首页 >> 焦点要闻 >> 正文
舞剧《海的一半》走进厦门大学 演绎侨胞爱国情与奋斗史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8日 来源:宣传部

4月15日及17日,国内首部华侨题材舞剧《海的一半》(下称“舞剧”)分别在厦门嘉庚剧院、厦门大学精彩上演,生动讲述了以陈嘉庚先生为原型代表的爱国华侨倾资兴学、报效国家的伟大事迹,为观众们献上了一场磅礴宏大的视听艺术盛宴。校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荣,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林东伟,校党委副书记孙理,校友总会荣誉理事潘世墨,校友总会副理事长詹心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校友总会副理事长赖虹凯,校党委常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高和荣,中文系教授、舞剧专家顾问朱水涌等到场观演。

17日晚,舞剧以导赏分享会的形式在厦门大学建南大会堂举行,近2000名师生到场观演,聆听主创人员分享舞剧创排历程。舞剧以陈嘉庚先生及南洋华侨倾资兴学、推动祖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为创作蓝本,巧妙融合现代舞蹈艺术表达与闽南文化特色元素,生动演绎了百年华侨奋斗史与家国情怀,勾勒出爱国华侨的集体肖像。

“用艺术的眼光让我们回到海的情怀当中,让我们回到大海的波浪当中,让我们用一场精彩的艺术盛宴献给我们的校主,献给我们104年的厦门大学。”活动伊始,朱水涌教授动情地讲述了他对嘉庚精神及舞剧的深刻理解。

随着激扬的旋律渐起,舞剧片段“一场严峻的会议”拉开了本场演出的序幕。跌宕起伏的剧情、灵动优美的舞姿、精巧的舞美设计将观众瞬间拉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随后,导赏座谈与片段欣赏交替进行,“记得那年,第一所学校”“梦里他乡似故乡”“阿芸””潮汐”“我知道,你一直和我在一起”“龙回头”等精彩片段接连上演。舞台区,一位位西装笔挺的侨商为家乡发展四处奔走,一个个身着红衣的福建海女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大爱与风险,展现出中国女性的温柔与坚韧……多个角色联袂演绎的华侨爱国故事得到了现场雷鸣般掌声的回应,引发了师生们的强烈共鸣,大家被剧中侨胞的赤子之心与百年奋斗史深深打动。

在导赏座谈环节,导演林辰、编剧张华、作曲董乐弦、“海庚”扮演者苏鹏与主持人以对谈的形式,交流了舞剧在故事创作、音乐与舞蹈编排、表演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期间,张华向师生们娓娓道来舞剧创作的心路历程,面对这“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主创团队“以一场会议为主线,串联起若干闪回片段,拼出了这座凝聚着爱国、爱家、爱乡精神的华侨塑像”,讲述这项涉及爱国华侨、故乡情怀,时间跨度涵盖几十年的兴学事业;谈及舞剧音乐主题的创作,董乐弦表示:“促使我确定主题音乐风格的,是嘉庚先生一张近50岁时的照片。从他冷峻的外表、英挺的眉毛中感受到强大的力量,同时也透过表象,体悟到他内心的慈悲。最终完成的主题音乐,既有冷峻中蕴含的宽容,又饱含温暖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林辰认为,舞剧“讲述的是永不抛弃、永不放弃的故事”,广大华侨同胞对故土深切的情感认同,以及他们为华夏文明传承与发展做出的无私奉献,是舞剧的核心主题和灵魂。

“舞剧不仅承载着华侨的百年记忆,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和弘扬爱国精神的重要桥梁。”“舞剧以一个个片段闪回,拼出了完整的故事塑像,以闽南文化为基底,展现出了嘉庚先生的精气神,海外华侨的精气神,中国人的精气神!”“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海贤和阿芸的那段双人舞蹈。在舞台音乐的衬托下,阿芸从一个飘洋而来的‘提线木偶’,渐渐成长为能够读书写字的学生,它象征着国人之精神的觉醒,也深刻体现了教育之于民族的重要性。”……不少师生纷纷发出了类似的感慨。

据悉,舞剧《海的一半》由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文化交流部指导,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厦门福南堂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凤凰都市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共同出品,集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出品。我校1998级经济系校友熊东、2001级新闻传播学院校友蔡银飚参与了舞剧的投资与出品。据悉,该剧将陆续走进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并计划开展海外巡演。

(宣传部 文/学生记者 买吾叶·艾地力 图/庄华)

【责任编辑:戴佩琪】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