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厦门大学召开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建设工作专题会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1日 来源:

6月8日上午,学校召开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建设工作专题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的回信精神,研究部署进一步办好我校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提升“双一流”建设水平。校长张荣讲话。副校长杨斌出席。

与会人员首先观看了《新闻联播》相关报道,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的回信精神。

我校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办刊历史可以追溯到建校之初。目前,学校主办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术刊物29种,依托“海峡、海丝、海洋”的地缘优势,在国际关系、华侨华人问题、台湾问题、海洋法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厦大学术特色。

会上,《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副主任陈双燕、《中国经济问题》常务副主编张兴样、《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副主编林枫、《南洋问题研究》社长范宏伟、《台湾研究集刊》主编王华等同志首先发言,文科相关期刊主要负责同志、编辑和期刊所在学院党政领导积极参与交流,结合学校《关于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建设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等文件,就加强期刊建设,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优化期刊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不少同志表示,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对指导学术研究、引领学术潮流具有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内部建设力度,继续坚持以品牌化建设带动整体质量提升,做大做强优势与特色栏目,为一流大学建设添砖加瓦。

杨斌指出,厦门大学文科期刊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优势特色,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下一步,要在办刊方向、稿件质量、经费资源、机制队伍等方面下功夫,深化期刊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建设发展。

张荣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的回信,就如何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杂志指明了方向,为在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供了重要遵循,充分体现党中央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和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关怀。

张荣指出,一流学术期刊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交流学术成果、展示学科特色、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厦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建设有传统、有优势、有特色。面向新百年,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为指导,凝心聚力、守正创新,明确办刊定位、狠抓稿源质量、严格审核把关、积极运作经营,努力把我校学术期刊打造成为一张张烫金的学术名片。他强调,要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积极宣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坚持质量立刊,传承厦大文科期刊建设优良传统,制定期刊规范运行的相关制度和运行规则,不断提升办刊能力;要坚持改革创新,优化办刊管理体制及机制,建立完善编辑人才激励机制。学校将加强期刊的统一管理、增加办刊投入,各主办院所要将期刊工作纳入本单位重要议事日程,关心、重视、支持办刊工作,不断提升办刊水平,更好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

校社会科学处处长高和荣主持会议。校党委宣传部、人事处、社科处、财务处负责人,文科相关期刊负责人、专职编辑,人文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台湾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科研秘书参加会议。

(文\图 宣传部 陈浪)

【责任编辑:陈浪】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