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立德树人 >> 正文
厦门大学第51期辅导员沙龙举办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3日 来源:学生工作部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加强国际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教育管理,提升辅导员素质能力和工作水平,助力我校“双一流”建设,12月9日下午,厦门大学第51期辅导员沙龙在思明校区嘉庚二205举行。校党委副书记赖虹凯,学生工作部部长李峰,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台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张胜强,台湾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陈文、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戴蓥,学生工作部海外学生事务科工作人员、各学院辅导员代表等参加了沙龙活动。

张胜强首先就来华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培养作主旨发言。他从摒弃偏见、重视培养、提高站位、注重细节、把握分寸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他认为,要创新留学生管理模式,淡化“留学生”的身份,平衡“趋同管理”与“中国关怀”,加大跨文化适应服务供给,扩大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的接触交流。对港澳台学生在学期间参加勤工助学、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活动要积极提供服务,并加大对港澳台学生了解国情社情的支持和投入,丰富国情教育手段,感触中华文化和经济发展,增强其认同感、自豪感。

学生工作部海外学生事务科科长杨文安以“厦门大学与阿尔伯塔大学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模式的比较”为主题,从国际学生管理机构差异、管理服务队伍体系建设差异和趋同管理服务方式差异三个方面,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两个大学在国际学生管理方面的异同。他提出,趋同化管理模式没有统一的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借鉴吸收国外经验的同时,也要坚持凸显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

海洋与地球学院团委副书记蔡笑霜是学校港澳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调研小组的一员。调研小组围绕港澳台学生在厦门大学就读的现状进行调研,结合当前高校港澳台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她对调研基本模块、变量、方法和结果进行了展示和解析。

随后,经济学院郑淑真、管理学院林麓和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王学娟等三位辅导员,作为学院学工组代表,分别介绍了学院在国际学生或港澳台学生管理教育工作方面的特色做法。

与会人员结合代表发言、沙龙材料《应对高校国际学生突发事件案例与法理》一书和港澳台学生教育管理相关文献,就自身的工作实际和经验思考展开交流讨论。

赖虹凯做总结发言。他指出,要做好港澳台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重要使命。高校应凝聚起港澳台学生的同胞智慧、同胞力量,特别是厦门大学地处中国大陆东南沿海,与香港、澳门比邻,与台湾隔海相望,在对港澳台交流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应结合厦门大学“四种精神”和百年校史文化,做好国情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培养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关于国际学生的管理,他表示,要提高站位,认真学习全国留学工作会议和《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若干意见》精神,对国际学生规范管理、提质增效,为服务我校“双一流”建设,服务外交战略大局,为加快建成“留学强国”贡献力量;要做好趋同化管理,既要充分尊重国际学生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又要对其开展中国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国情校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内容的教育,并积极提供条件,在学业帮扶、文化融合、就业辅导、心理咨询等方面做好服务。他充分肯定了辅导员沙龙这一工作交流形式,并期待未来主题更多元、形式更多样、内容更深入、产出更丰富。

(学生工作部  黄诗雨)

【责任编辑:陈联文】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