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发现 >> 东南人文 >> 正文
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在彩绘文物胶结材料非侵入性提取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0日 来源: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

6月21日,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文物保护科学实验室主任朱展云长聘副教授团队在彩绘文物胶结材料非侵入性提取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论文“Enhanced non-invasive extraction of proteinaceous binders from painted artifacts using composite gellan gum”为题发表于国际核心期刊npj Heritage Science。该期刊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学术平台,位列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1区,并被A&HCI和SCI索引收录。

研究团队在前期开发的水凝胶媒介基础上,系统构建并优化了复合体系,实现了对老化蛋白胶料的高效非侵入性提取。在此过程中,团队对提取前后样品的宏观形貌、微观结构、pH值、接触角、色差等物理化学参数进行了全方位评估,确保彩绘层的完整性不受干扰;并结合蛋白荧光定量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建立了完善的提取效果评价体系。结果表明,采用含15%尿素的复配水凝胶可显著提高文物胶料的提取浓度,并在后续蛋白质组学分析中表现优异。该方法在最大程度保留彩绘层原始状态的同时,为文物胶料的成分解析与保护修复实践开辟了更高效的技术路径。

该论文的第一单位和通讯单位为厦门大学,主要完成人是厦门大学博士生董瑾(第一作者)、朱展云长聘副教授(通讯作者),以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李晓溪馆员、兰德省研究馆员、黄建华研究馆员、周萍研究馆员。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307551)、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青年开放课题(Qkfkt202412),以及陕西省“两链”融合重点专项(2022LL-ZD-01)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0494-025-01819-3

(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

【责任编辑:谢晨馨】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