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时间:2023年08月31日

来源:党委政策研究室、发展规划办公室

1.“两个确立”: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2.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3.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4.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5.“第一议题”制度: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召开会议时,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文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作为第一个议题,第一时间学习、第一时间研究贯彻、第一时间推动落实的制度。

6.“四个融入”:2020年8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上审议《关于十九届中央第五轮巡视情况的综合报告》时指出,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要高度重视,在整改落实上较真碰硬,压实整改主体责任,强化日常监督,把抓整改融入日常工作,融入深化改革,融入全面从严治党,融入班子队伍建设。

7.双带头人2018年5月22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育工程,旨在把符合条件的学术带头人培养选拔为教师党支部书记,把有条件的教师党支部书记培养成为学术带头人,实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双促进、双提高。

8.“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劳模。

9.三全育人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

10.四下基层习近平同志1988年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的工作方法,即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

11.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和践行的优良作风。1991年2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市委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倡“马上就办”的工作精神。1992年5月8日,在中共福州市委六届五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同志专门对“马上就办”作了系统全面的回顾与拓展,并在“马上就办”的基础上增加了“真抓实干”四个字。2000年,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率先倡导和推动机关效能建设,并担任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持续推动办事方式创新、监督机制完善、常态制度建设等。

12.“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2023年1月,福建省委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学细照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开展的一项行动,致力于落深落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这一重大责任使命。

13.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14.四种形态2016年10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提出,党内监督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

15.三个转变2019年6月5日,《厦门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提出,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统一模式培养”向“个性需求培养”转变。

16.“大厦栋梁”计划:2022年7月2日,由厦门市委市政府发起倡议、厦门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及校友会积极响应,旨在聚合各方校友力量,围绕产业链延展人才链,围绕创新链聚合资本链,促进厦门产业人才集聚和产业集群升级,打造“母校+校友+城市”共同成长、相互哺育、合作发展的新典范而启动的一项计划。

17.“花开中国”名校台港澳青年互访计划:由厦门大学策划发起,旨在组织我校与其他名校的台港澳青年师生互访,欣赏中华大地的自然之花、祖国名校的学术之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之花而启动的一项青年交流计划。2023年3月已成功举办首期活动,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参加了计划。

18.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2018年10月20日,由厦门大学联合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优势高校,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而共同发起成立的大学联盟。该联盟是由世界范围内的高水平大学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结成的非政府、非营利、非法人、开放性、国际化的高等教育联合体。

19.“箪食瓢饮、衔环涌泉”项目:2020年10月17日,在深圳举办的第七届厦门大学全球校友会会长秘书长暨校友代表大会上,由厦大深圳校友会提议资助学校“学生免费白米饭及矿泉水”而设立的捐赠项目。

20.两个大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1.“最新最完善之文化”1921年《厦门大学校旨》提出“本大学之主要目的,在博集东西各国之学术及其精神,以研究一切现象之底蕴与功用,同时并阐发中国固有学艺之美质,使融会贯通,成为一种最新最完善之文化。”

22.“我国南部之科学中心点”:时任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在《厦门大学民国十年报告书》的《校长报告》中提出“我国科学之智识尚属幼稚,故本校之目的在设一极有精神之科学研究机关。此数年中拟以全副精神注重于科学院之建筑及设备,并拟极力罗致各种专门人材,尽毕生之力以从事于科学之教授及研究,将来厦门大学或成为我国南部之科学中心点,实意中事也。”

23.“文化中心点”:时任厦门大学教务长刘树杞在《厦门大学民国十年报告书》的《教务处报告》中提出“教师之贤否与学校进行之前途有重大之关系。本校选聘教员完全采取人才主义,毫无畛域之见。厦门僻处一隅,交通不便,与国内外文化之中心点均不免声气隔绝,故招请教员一层极为困难。然本校现正积极进行多方延揽,拟对于各学科之著名高等专门人材极力罗致,使之尽毕生之力以从事于各科学之教授与研究,鄙人甚希望将来厦门大学成为我国南部之文化中心点。”

24.“东南亚之理想大学”:1948年10月10日,时任厦门大学校长汪德耀在《复员三年来的国立厦门大学》中提出“今后欲求厦大之复兴,使其成为东南亚之理想大学,作为华侨之最高学府,如专恃经常有限之部款,恐长年旷日,亦无法实现;而厦大所负之培育华侨建设人才之计划,将成泡影矣。”

25.“三位一体”教学模式:2021年5月6日,《厦门大学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提出,学校根据本科教学计划统一组织相关课程教学,不断深化思政课“课堂专题教学+课下网络教学+课外实践教学”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

26.6+5+1+N厦门大学第二轮“双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思路,其中“6”指的是重点建设化学、生物学、海洋科学、生态学、统计学、教育学6个一流学科,“5”指的是着力打造中国特色经济学与管理学、法治与公共治理、材料与智能制造、公共卫生与转化医学、闽台文化演进与两岸融合发展及海上丝绸之路5个特色优势领域,“1”指的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N”指的是深入推进基础学科建设。

27.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28.“石榴籽”育人工程:“石榴籽”得名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聚焦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培养与全校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稳定贡献力量而开展的一项育人工程。该工程以“石榴籽”辅导员工作室、民族团结石榴园、“石榴籽”学生骨干培养计划为载体,通过举办“民族文化节”、“福籽同心爱中华”主题宣讲比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研学营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打造厦门大学学生工作特色品牌,构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格局。

29.“知行中国——全球青年领袖计划”:由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发起,以“知行合一”为核心理念,邀请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有一定影响力及发展前途的青年领袖访问中国,交流思想,增进友谊,共同成长,成为促进人民相知相识的“探路者”、增强文明互学互鉴的“铺路者”、深化国际关系的“推动者”,培养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未来领袖。

30.“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由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同有关单位,面向国内高校学生设立的,旨在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项目。该项目聚焦家国情怀、国际理解和跨文化沟通三个方面,以课程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正确深入了解中国改革与发展成就,帮助学生了解世界人文、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项目由“当代中国”“国际理解”和“跨文化沟通”三个课程模块构成,采用“理论+实践”的培养方式,由选修课程、主题讲座和课程教学有机衔接的国内外实践活动构成。

31.“三个有组织”:一是有组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二是有组织推进科技创新,三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主导先导产业,有组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32.“两个先行先试”:一是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先行先试;二是在提高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上先行先试。

33.四个相统一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新时代加快建设师德师风提出的四个基本要求,即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34.“四个引路人”: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35.“四有”好老师: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36.“一融双高”:2021年修订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要求,推动高校党的建设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推动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高质量发展。

37.“三个区分开来”: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