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领航”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嵌融赋能” 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时间:2023年08月05日

来源:经济学院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教工党支部

“这段时间,系里通过师生交流会、教学座谈会、调研问卷等多种形式,广泛了解本科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老师们与我们亲切交流,和蔼可亲的语气、充满关怀的鼓励,让同学们再次感受到了财政系的温暖。”财政系2021级本科生王玢莹真诚地分享着她对财政系教工党支部在本次主题教育中面向学生开展的多层次调研的感受。两年来,厦门大学财政系教工党支部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像这样深入师生开展专题调研、理论联学、联合支部立项、有组织科研的场景,经常出现在支部活动中,支部也在实践中创新探索出党建“嵌融赋能”机制,汇聚起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2022年,厦门大学财政系教工党支部工作案例获评厦门大学“支部好案例”,支部书记刘晔教授荣获厦门大学2022年“我最喜爱的十位老师”称号;2023年,党支部获评“厦门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

把学科内容嵌融于理论学习 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政系教工党支部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重要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把学科内容嵌融于理论学习”的理念,凝练出“两个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学习组织上,通过“支部+系部”相结合,让理论学习更“有序”。党支部和财政系依托“双周政治理论学习”载体,建立健全党建和学科融合研讨会制度,共同组织教师研学兼具政治理论学习意义和财税专业学术价值的报告。两年来支部结合财政专业内容,组织开展44场专题研讨,促进教师深入交流学习体会、探讨研究思路、促成学术合作。部分研讨交流成果发表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国内知名期刊。学习内容上,通过“党建+专业”相结合,让理论学习更“有理”。注重结合财政专业特点开展深度理论学习,围绕“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主题,与厦门市税务局机关党委、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党日,通过“校政企联学”,引导教师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

把队伍建设嵌融于织建设 锻造基层党建“主心骨”

发展高层次人才入党既是教师党支部的重要职责,也是工作难点。面对教师向党组织靠拢动力不足的问题,支部深入剖析原因,抓住“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发展成为党员”这个人才队伍培养的核心,不断完善“双向培养”机制。

财政系教工党支部发展海外归国青年骨干教师入党

一方面,支部统筹规划发展党员工作,变坐等上门、等待成熟为主动联系、积极引导,把工作重心前移到写入党申请书前。2021年以来,支部书记刘晔教授与支委先后考察7位符合发展标准的党外青年教师,逐一与他们谈心谈话,介绍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鼓励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通过“在思想上主动引领、在业务上全面指导、在生活中持续关心”的工作机制,支部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发展1名海归青年骨干教师入党,有力破解了长期存在的教师入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支部党员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党支部也高度重视对党员的培养,通过在日常工作中搭台子、压担子,着力把他们培养成推动事业发展的“领头雁”。鼓励引导党员积极承担系里的行政工作,为财政系发展贡献力量。

把师生需求嵌融于思想引领 画好思政工作“同心圆”

在推进党建事业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支部是答卷人,师生是阅卷人。财政系教工党支部率先响应学院党委号召,先后与2个研究生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3年来,党支部发挥“教师所能”,对接“学生所需”,将组织育人延伸到学生成长各环节,开展了包括主题党日、专题读书班、观影教学在内的27场师生理论联学,完成3项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承办院党委“师说·生语”党建品牌活动,组织多场师生见面会,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积极联系系友为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通过一系列组合拳,积极带动其他教师党支部参与结对共建,打造“浸润式”组织育人模式,形成“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应。

财政系“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刘晔教授在经济学院党委第一期“师说·生语”师生共建党支部理论学习观摩点评会上领学

支部也用心用情做好教师思政工作。支部书记和支委与系里每位教师交流谈心,既谈思想、谈工作,也谈生活、谈家庭;既点问题、提要求,也听意见、给建议,在深入互动中交融思想、产生共鸣。发挥党支部服务功能,发动党员骨干教师为申请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的老师提供辅导和预审等服务。每年坚持慰问走访生病住院的师生以及离退休教工,为他们送去组织关怀和温暖。

把作用发挥嵌融于事业发展 写好一融双优“新答卷”

多向发力,打造“党建+人才培养”新模式。支部从教材编写、教学改革、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方面发力,积极推进党建思政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由支部党员负责的项目先后入选福建省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福建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等。连续十年主办“公共经济论文大赛”和“税务精英挑战赛”,并于2023年6月成功举行首届全国大学生“公共经济与政策论文大赛”。财政学专业和税收学专业分别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深度融合,注入“党建+科学研究”新动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等重要时间节点,支部“有组织”地集合教师出版专著。在本次主题教育中,承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研讨会暨邓子基资深教授百年诞辰活动,深切缅怀邓子基先生,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与前沿问题开展研讨。

财政系“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所在党支部支委在首届厦大——山大财政金融双边论坛专设的“支部建设与人才培养”环节中发言

积极嵌入,探索“党建+学术交流”新模式。支部创新性地将党建引领、支部建设嵌入在对外学术交流中,在第四届鹭岛香山财政学双边论坛、首届厦大—山大财政金融双边论坛、第二届厦大—浙大财政学双边论坛中,专门设置“支部建设与人才培养”、“课程思政与人才培养”等研讨环节,向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开展对标学习,与兄弟院系深入研讨课程思政建设。

回应需求,开拓“党建+服务发展”新局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承接各级政府部门委托的课题,多项高质量咨询报告被国务院办公厅等有关部门采纳,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教师党员积极将党的创新理论与财政税收专业知识相结合,开发出多门宣讲课程,深入泉州、福鼎、漳州、厦门等地开展宣讲,反响热烈,受到媒体广泛报道。

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关键在支部。教师党支部担负着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职责,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推动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基本单位,也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教师党支部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创新构建“党建+”嵌融赋能机制,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锻造基层党建“主心骨”、画好思政工作“同心圆”、写好一融双优“新答卷”,跑出了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同频共振、深度融合的“加速度”,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经济学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