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至28日上午,厦门大学召开2025年秋季工作研讨会,紧扣中心工作,谋划学校“十五五”发展蓝图,进一步开拓思想、凝聚共识,集智聚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校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荣,校长张宗益出席会议并就下一阶段学校工作提出要求、作出部署。会议由张荣主持。


会上,校领导林东伟、黄身勇、方颖、史大林、尤延铖、吴超鹏、孙理、李智勇分别围绕学校“十五五”规划编制、纪检监察工作、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人才队伍建设与国际交流合作、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一流学科建设、新时代学风建设、校园数智化建设与AI赋能领域作专题报告。他们立足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和学校发展现状,结合详实数据和丰富案例,系统介绍了相关工作情况和自身思考,并针对当前改革发展存在的痛点难点堵点,提出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和思路举措。
与会人员围绕学校“十五五”规划和报告内容进行分组研讨、汇报交流,并就如何多措并举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积极建真言、献良策。大家一致表示,研讨会聚焦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和教育强国建设,深入分析研判学校“十五五”发展面临的内外部形势,谋划了具有战略前瞻性和实践指导性的思路举措,理清了学校改革发展思路、指明了方向,自己将立足本职岗位,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共同做好学校“十五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学校发展再上新台阶。

张荣、张宗益认真听取了各专题报告和小组汇报,结合自身体会和有关案例,全面分析了学校当前面临的形势、所处的方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深入交流了破解改革发展难题、加快一流建设步伐的意见思路,并就如何高质量开展好学校下一阶段工作、切实提升学校“十五五”规划质效提出具体要求。
张宗益指出,加快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要深刻洞察时代变局,准确把握发展坐标,从“新形势”审视“新定位”,发扬一流大学创新求变的特质,持续输出新思想、新人才、新成果来支撑和引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推动人类进步;从“新需求”谋划“新路径”,聚焦国家所需、找准厦大所能,深化重点难点领域教育综合改革,探索具有厦大特色的经验与模式;从“新方位”研判“新方案”,强化优势特色,加速赶超跃升,摆脱“守”的心态,克服“散”的状态,打破“闭”的生态。要抓住人才引育、学科融合、数智赋能、头部工程、开放合作、深化改革等关键变量,争取最大增量,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内涵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学科交叉增长点上释放创新势能,推进全链条数智化转型以构筑后发优势,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能级,打造高水平开放合作新格局,构建现代大学治理新生态。要弘扬实干精神,狠抓落实见效,以“变”求突破、以“快”抢机遇、以“合”聚动能、以“稳”谋长远,坚持和加强党建引领,探索发展新思路、新机制、新模式,高效有序推进改革任务,强化团结协作、资源聚合、有组织行动,科学处理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各类关系。
张荣指出,谋划“十五五”发展,必须首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论述,融会贯通其中蕴含的战略思维、人民情怀、世界眼光和科学方法,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立足全局统筹谋划,汲取多方智慧力量,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以高水平科学规划引领一流大学建设。必须深刻把握新时代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内涵,清晰认识一流大学建设的“术”与“魂”,在“术”的革新中重塑、淬炼一流大学之“魂”,要始终坚守“国家至上”的价值定位,坚持“贡献导向”的价值取向,追求“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价值引领,正确处理好育人上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系、科研上国家需求和自由探索的关系、学科上固有体系和交叉融合的关系、治理上自我建构和开放发展的关系,准确把握好学校的时代方位、历史责任和重大任务。必须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站位、推进融合、开门问策、科学决策,要在更高维度中找准战略定位、锚定发展目标、明确突破方向,深入践行“三重四融”,持续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深入教学科研一线调研,将多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融入规划顶层设计,坚持科学方法、强化评估论证,确保规划科学可行、务实管用。
会议强调,全校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师生满意为目标,齐心协力编制好学校“十五五”发展规划,接续回答好“强国建设、厦大何为”时代课题,为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打造中国高等教育东南中心,以龙头之力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引领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党委常委高和荣、黎永强,校长助理陈怀锋、谢兆雄、纪荣嵘,各学部主任,党政部门、派出机构、群众团体、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学院(研究院、直属系)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宣传部 文/王志鹏 图/庄华 叶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