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国家级”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7日 来源:

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名单,我校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成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现了医学院国家级教学平台的历史性突破。这是我校继2013年机电类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后连续获批的又一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厦门大学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于2013年10月,依托厦门大学医学学科优势和医学人才,整合福建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厦门大学医学院临床模拟培训中心和中医临床实训中心相关资源建设而成。

对于医学实验教学来说,有很多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用现实的模型、标本等无法展示清楚,一些临床操作也会对病人造成伤害,因此,利用虚拟仿真形式进行教学显得尤为必要。

该中心构建的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让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进行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高成本、高危、不可逆的实验项目,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虽然虚拟环境的实验,可达到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但并不意味着完全取代真实实验。据介绍,厦门大学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在建设思路上强调“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中心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创建虚拟仿真实验与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建立高度仿真的实验和实践学习环境,以达到自主学习、反复训练、掌握基本技能,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该中心现已建设完成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临床实验、实践虚拟仿真教学资源、中医学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和GLP虚拟实验室教学资源四大类教学资源,主要负责厦门大学医学类的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专业、护理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和药学专业本科生和留学生的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中虚拟仿真课程的教学任务。

2014年9月,学校启动申报工作,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训练中心和医学院组成申报工作小组,成立专家委员会,积极整合、挖掘资源,认真撰写申报书,精心制作中心视频,建设完善中心网站。根据申报进展多次组织专家组进行现场考核,指导项目申报,顺利完成申报工作,中心先后通过省教育厅专家遴选和教育部评审,成功入选国家级。

(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训练中心、医学院)

同步新闻:

“逼真”预演,提升临床实践能力

通过触摸系统按钮,可以在虚拟的人体标本上进行解剖观察和学习;模拟显微镜下实际观察图像,观察组织学、病理学等各类切片,并进行缩小、放大、移动浏览;对虚拟病人问诊、查体、各项辅助检查、给予治疗措施,不用担心对患者造成伤害……这些真实实验难以完成的高成本、高危的实验项目,出现在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操作学习,成为真实实验教学的有力补充。

把实验“搬”到网上

病理学繁杂的内容、抽象的概念理论让许多初学者心生畏惧。结束当天病理学课程的杨同学回到宿舍,在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网站上很快找到了病理学虚拟切片课程。

点击选择课程后,杨同学看到了原本需要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各类病理切片。让她意外的是,切片不仅能被放大至800倍,相应的病理表现被详细标识,而且她还能提交问题,并得到老师的及时解答。

这些病理学切片是中心教师多年教学过程中精心采集而来,而虚拟切片系统则将传统病理学切片与现代技术相融合,让学生能随时随地辨识显微镜下各组织的病理变化。

在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生还可以进行模拟仿真实验。从科研经费预算到购买动物药品、选择实验仪器,到设计实验方案、书写实验流程进行实验操作,都可以通过虚拟仿真软件在电脑操作,为实际实验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

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为跨区域、跨专业选修课程提供了可能。学生可全天24小时接入中心远程教学平台进行学习。虚拟教学实验中心的网络平台投入不到一个月时间,单个视频点击量就超过5000次。

“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差往往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大弱项。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全面仿真临床中现实的世界,能够为医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直观易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医学院副院长张业表示。

目前,实验教学中心在整合福建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厦门大学医学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和中医临床实训中心相关资源基础上,自主及合作研发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和GLP(优良实验室规范)虚拟仿真实验室四大类的实验教学软件、数据库,并配备系列硬件设施,在推进开放性教学、探索性实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实效。

现场模拟实景教学

门诊、病房、ICU、手术室……走进翔安校区医学临床模拟中心(简称“模拟医院”),仿佛置身于紧张的医院之中。病床、呼吸机、监护仪……这里所有的设备都是真实的。

在妇产科技能训练室,一位高仿真“产妇”躺在产床上,在电脑的控制下,她进入生产状态,从阵痛到分娩,学生可以全程观看。胎儿在母亲体内旋转至正确胎位后,学生们动手助产,让“孩子”生出来。之后,再对“孩子”进行清洗、称重、包裹,整个过程十分真实。

据介绍,与传统教学模型不同,这套设备还能够设置很多不正常的分娩方式,比如难产、胎位异常、新生儿窒息、胎儿畸形等,学生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操作处理。

模拟手术室,也与真正医院的几乎完全一样,正规无菌手术室,配备麻醉机、呼吸机、监护仪、腔镜、C型臂以及各种手术器械。不同的是,手术台装配高渍摄影记录系统,能将手术教学情景同步播放或回放,方便老师实时点评以及学员们的针对性学习。

院长助理薛茂强介绍,“模拟医院”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使用面积3500平方米,投入3500万元,不少仪器设备都是当下医院使用的最先进的设备。不仅如此,“模拟医院”的许多老师都是附属医院的医生。学生们用的医学影像、心电病例等都是附属医院的真实病例。在多媒体教室,多屏幕拼接的超大显示系统,还可以让师生感受学习“疑难杂症”的在线会诊。

“模拟医院”现设有基础实验教学模块、临床技能教学模块、综合拓展教学模块和远程会诊、教育与医学考试模块等功能区,设有外科、内科、妇产科、儿科、急救技能、心肺腹听触诊等9个技能训练室和模拟门诊、模拟病房、模拟ICU、模拟手术室等。

在“模拟医院”,同学能够在非常标准的病房环境中接触到“病人”,进行“真刀实枪”的实践训练,而且不用担心对“病人”造成伤害。在老师的指导和重复实践中,学生能快速提高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实现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自然过渡。

虚拟,并不代替真实

医学的应用型和实践性决定了实验与实践教学在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然而,随着生命伦理、资源节约等理念的倡导推行,虚拟和仿真实验正成为医学实验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厦门大学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以来,逐渐探索形成了“虚拟与实际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理念,强调以实为主,以虚为辅,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虽然虚拟环境,可以模拟完成一些高成本、高危的实验项目,达到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却不意味着可以代替真实。

通过对福建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厦门大学医学院临床模拟培训中心和中医临床实训中心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厦门大学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既有实际的实验操作课程,又有虚拟仿真实验课程。

在教学体系中,虚拟实验教学课程被纳入总体实验教学体系当中,实验教学中虚拟教学的学时折算成机时数,基础和中医虚拟实验课程中的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临床试验课程由虚拟实验课程与见习组成,各占50%。

在医学院,学生们被鼓励参加各类自主设计实验。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申请经过导师批准后,学生们就可以获得一笔科研经费,自行购买动物药品,设计实验流程,观察实验结果。充分的自主性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每届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论文都被装订成册,这样的论文集如今已有十余本,厚厚一叠。学生还被允许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就可以进行临床相关的实训,做到早期接触临床、多临床和反复临床。

与此同时,学院还倡导定型实验向定量实验的转化,对实验的每个程序要求、药品用量等都进行细化规范,提高实验难度的同时也锻炼学生们的严谨科研能力。学生们在参与实验过程中综合能力和素质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明显。自2008年以来,医学院本科生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25项,学生在SCI等一类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并获得闽台舌诊辨证药膳食疗系统、可收缩经口输送钉砧装置等多项发明专利。

据介绍,获批成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后,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将进一步在教学资源拓展、管理与共享平台、教学队伍、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等方面探索完善,为医学生提供更先进、更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

(宣传部 赖炜芳)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