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为“5·25”心理健康活动月, “5·25”取“我爱我”之谐音,其核心内容为: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也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与心灵成长,提高自身心理素质。鉴于辅导员普遍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第十九期辅导员沙龙以“与压力共舞”为主题,在自钦楼多功能厅举办自我关爱心理健康工作坊。本次沙龙由心理咨询师黄铭松和李颖主讲,20多名专(兼)职辅导员参加。
黄铭松首先介绍了压力的属性,他提出压力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在压力之下,多半的人选择他所熟悉的而非舒适的反应,实际上我们可以选择让自己更为舒适的反应,这就需要我们学习压力管理。紧接着,他向大家介绍了压力管理的三部曲——ACE。A(Attend)是留心、注意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接纳自身的体验并安抚自己。C(Change)是从内在改变自己,探索自己的内在过程,成为自己的决定者。E(Evolve)是发展自身内在资源的过程,挖掘自己的最大潜力。
了解压力与压力管理之后,黄铭松根据ACE三部曲带领大家进行了一系列的自我探索活动。
第一项活动是通过脆弱度评估表,探析哪些因素影响了自我的脆弱度,并反思自己需采取哪些行动来改善。管理学院辅导员揭上锋与大家分享了他的自测表,并联动大家讨论了许多行动措施,如加强与自我的对话,多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接纳自己的缺点等。第二项活动是分组练习感受转换,通过分组探讨紧张、焦虑、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的正面意义,来降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各组成员踊跃参与、热烈讨论,为工作中的负面情绪赋予积极的意义。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水永生老师分享了对于“疲惫”的正向期待,他认为疲惫说明我们的工作一直很努力,还可以提醒自己要更好地关照身体,进行休息和放松;化学化工学院的辅导员黄木河分享了对于“紧张”的正向力量,他认为紧张可以提高效率和激发动力及潜能;国际学院辅导员郭奇林认为“烦躁”的积极因素在于可以对内提升自己的心理调节能力,对外与人沟通来为自己的困惑找到出路。
此外,心理咨询师李颖也向大家介绍了冰山原理,即在行为之下,进一步探讨深层的因素,如依次向冰山下寻找自己的感受、观念、期待、渴望和自我。通过转化非理性想法、观念,或降低期待、探寻渴望来理解和改变行为。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刘静分享了在遇到繁重工作时的行为与感受,并深入冰山的底层倾听自己心底的声音,当了解自己内心的期待和渴望后,更能从容地处理压力下的工作。
沙龙结束后,辅导员们表示心理学的许多方法让大家受益匪浅,从试图摆脱压力到与压力共存,转换思路,转化不良情绪,都能缓解压力。学习压力管理对辅导员的工作大有益处,既让大家更好地关照自己的身心健康,学习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应对压力的方式,在提高审视自己内在能力的同时,又可以在学生工作中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
(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