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中国青年报在教育版头条刊发朱崇实校长的专访,题为“高水平大学必须坚持精英教育”,这是该报为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策划推出的大学之道系列访谈之一。受访者都是1977年、1978年考入大学,如今又是高教改革一线实践者的大学书记、校长。
“什么是精英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社会强烈呼吁教育公平的今天,为什么还要强调高水平大学坚持精英教育?精英教育该怎样进行?”从这些视角,朱崇实阐述了自己对大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朱崇实认为,在大众化教育阶段,教育要紧紧把握市场的脉搏,要紧紧地把握市场的导向,要紧紧地按照市场的规律去办学,但教育不能完全跟着市场走,它应该是既根植于市场,又高于市场。
朱崇实认为,中国现有的2000多所大学中,99%都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但是至少要有1%的大学或是四五十所高水平的大学,目标要和国外那些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一样,志在培养领袖型人才。中国必须建设一批具有很强实力的高水平大学参与世界竞争,中国一定要有若干所一流大学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精英。
在谈及前段时间引起媒体热议的“谢泳现象”时,朱崇实认为,在尊重、服从宪法的前提下,学校应尽最大可能创造一个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从制度上,保证各类学术组织正常开展活动;从机制上,提倡学术民主,允许学术自由,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于各种各样的自由思想,给予尽可能多的保护和宽容。
在谈及人才培养时,朱崇实认为,优秀人才培养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和个性化的培养原则,不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与环境,还要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较好的根基。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是精英教育的应有之义。
报道原文请查“媒体看厦大”栏目:http://xcb.xmu.edu.cn/
(党委宣传部 王瑛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