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在张铭清院长的领导下,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不仅将保持已有的学科优势,还将成为中国东南地区培养高层次新闻传播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成为海峡两岸新闻交流的一个中心。”在6月6日举行的我校新闻传播学院成立大会上,校长朱崇实满怀信心地提出了学院的办学构想。
上午,新闻传播学院成立大会在克立楼三楼会议厅隆重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国台办副主任孙亚夫,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叶家松,厦门市政协主席陈修茂,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洪碧玲,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杜明聪,中国记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赵晨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方汉奇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童兵教授,凤凰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阳光文化基金会董事局主席杨澜,中国国民党政策委员会副执行长兼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台湾贤德惜福文教基金董事长周荃,中国时报集团常务董事兼时报周刊董事长胡鸿仁,联合报系文化基金会执行长夏训夷,东森电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启林,我校党委书记朱之文,校长朱崇实出席大会。与会的嘉宾还有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和日本新闻传播界的朋友。我校各部处,学院领导,原新闻传播系的历届系友,师生代表三百多人参加大会。大会由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潘世墨主持。
校长朱崇实在致辞中表示,要提高水平和质量,找准目标,办出特色极为重要。我校新闻传播学院将科学整合更多资源,大力加强新闻传播学科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科学研究的水平。新闻传播学院将把对台湾和东南亚各国新闻媒体的研究以及打造“对台宣传人才培养基地及两岸新闻交流中心”,作为希望达到的办学特色目标之一。
张克辉、孙亚夫、叶家松、陈修茂、朱之文、朱崇实共同为新闻传播学院揭牌。
朱崇实向张铭清教授颁发院长聘书。
张铭清院长发表了富有“新闻特色”的讲话。他感谢厦大使他有机会走进高等教育的神圣殿堂,感谢所有嘉宾和朋友共襄盛举。张铭清说,薄薄的一纸聘书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也饱含师生的期望、寄托和信任。厦大有着良好的外部条件,新闻传播学院多年的积累形成了许多全国知名的品牌,今后将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办出自己的特色。
孙亚夫、陈修茂、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罗以澄、周荃先后致辞,对我校新闻传播学院的成立表示祝贺。
系友会代表冯帼英和学生代表陈星星分别发言,表达了对新闻传播学院的感谢和祝福。
为这次庆典发来贺信、贺电或题字、题词的有:教育部国际合作交流司司长兼台港澳办公室主任曹国兴,中国记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赵晨伃,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邵华泽,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詹国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杨波,中国新闻社总编郭招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希光,中央外宣办六局局长冯希望,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新党主席郁慕明,台湾立法机构负责人王金平,香港著名传播学者余也鲁。台湾政界、新闻界、文化界的朋友王金平、卢秀美、李敖、尹乃菁、胡幼伟、罗文辉、赵少康、李秀珠、李艳秋、郁慕明、林燕玲等人也都心系这次两岸的聚会,他们共同录制了名为《来自台湾的祝福》录像。台湾铭传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及内地许多兄弟单位送来珍贵礼物和花篮。
我校的新闻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1922年7月,校主陈嘉庚先生就开办了新闻教育,建立了“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个新闻学科”,1983年,我校重新复办新闻学科,正式成立“新闻传播系”,在中国高等院校新闻院系中第一个以“传播”冠名,并在国内率先设置“广告学”和“国际新闻”专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校新闻传播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广告学、华夏传播研究、传播史研究等领域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尤其是广告教育,走在全国的前列,素有“中国广告黄埔”之称。
(宣传部 郑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