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协和杯”第二届研究生辩论赛决赛在法学院模拟法庭拉下帷幕。人文学院代表队一路过关斩将,从十五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并以精彩的表现获得了这次辩论赛的冠军。人文学院、公共事务学院、法学院的领导与厦门协和医院院长出席了此场决赛。
两支进入决赛的队伍就“学术的大众化是学术的进步还是堕落”为题展开了辩论。人文学院持反方观点,即学术的大众化是学术的堕落。选手们思路清晰,举例妙趣横生。一辩陈星星指出社会进步并不等于学术的进步,一开场即赢得了很高的呼声与人气。法学院选手引经据典,有条不紊。立论于学术的大众化是社会进步的趋势。而人文学院双方在攻辩时展开了拉锯战,分别就对方对学术的定义提出质疑。正方三辩提出的犀利的问题,如学术的本原为何是严谨的,一时击中了反方的软肋,但反方三辩许蕾也立即展开反击,抛出陈景润的1+2=3的论证问题,在有理有据的阵阵诘问后将局面扳回攻势。下半场的自由辩论时间,双方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比赛过程中不时有逗笑的场景发生。如一位很害羞的女生向反方提问时问到:你会为了强身健体而去修炼九阴真经吗?四辩陈磊机智地答说:可是我不认为九阴真经能强身健体啊。全场气氛相当热烈,同学们毫不吝惜鼓励与赞赏的掌声,发言提问也颇有见地。最后由公共事务学院的石红梅老师做出点评。人文学院终于不负众望地夺得了本次辩论赛的总冠军。管理学院、经济学院、人文学院、公共事务学院、法学院五支代表队获得了最佳组织奖。
人文学院四位选手分别是历史系的郭崇江,新闻传播系的陈星星、许蕾和陈磊。从初赛一路走来,他们的敏捷的思维、训练有素的肢体语言与默契的配合显得特别出彩。能够突出重围走到总决赛相当不容易,因此他们的心态都很平和。这四位同学本科阶段都是校辩队主力,有着丰富的参赛经验。这次比赛虽然是四人的第一次合作,但相互之间的磨合却异常地顺利。他们在会场上的配合可谓是丝丝入扣,衔接得恰到好处。临近期末,提交论文在即,为了每周一场的辩论赛,他们牺牲了很多宝贵的休息时间。陈星星同学笑称,他们的准备工作几乎都是在“美丽时光”里完成的,也算是忙中得闲了。历史系的刘婷玉同学在这一个月中担任团队陪练作为替补队员,虽然一直没有上场,但她的认真与努力程度也不亚于四位参赛选手。
此次的研究生辩论赛是由校研究生会主办,由法学院研究生会和公共事务研究生会承办的。共有15支队伍参加比赛,采取淘汰赛制,分为:初赛、复赛、半决赛、决赛。为期四周,能走到最后的选手都是相当优秀并且也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校领导给予这次辩论赛极大的重视和支持,同学们也积极参与其中,让辩论这个悠久的形式散发出了新的活力。
(人文学院 方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