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媒体看评估:《厦门日报》 陈嘉庚事迹让专家掉下眼泪
发布时间:2005年11月27日 来源:

新闻背后的故事

本报讯(记者 佘峥 通讯员 王瑛慧 楼红英)令人惊奇的是,在宣读了字斟句酌的评估报告后,张文显临时增加一段充满感情的即兴发言,他说,专家组的专家一边在评估,一边被厦大“深深地感动”。

他说,厦大的一些事情让我们难以忘怀。

难以忘怀之一:“宁要厦大,不要大厦”

在出资建设厦大之后,厦大校主陈嘉庚又为厦大本科教学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来自北大的关海庭教授说,几天前他参加厦大学生晚会,当学生们朗诵有关陈嘉庚的诗歌,他竟不由自主地“掉下了眼泪”,这是他所不曾预料到的。

他说,陈嘉庚“宁要厦大,不要大厦”,设在囊萤楼的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抗战时内迁闽西办学的萨本栋,以及王亚南和陈景润等故事,让所有的专家都难以忘怀。

张文显说,一所大学,有没有魅力,有没有感染力,在于它有没有自己美好的故事——也就是那些一代又一代人演绎的,为一代又一代学生所传诵的具有感染力的故事。他认为,一所大学有没有品位,有没有生机和活力,则在于它有没有独具特色、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大学精神。

张文显说,在上述两个方面,厦门大学都是充分具备的。他说,厦大80多年来累积下来的故事和积淀的大学精神,使专家组非常受感染,也是他们对在厦大的评估工作难以忘怀的缘由。

难以忘怀之二:师生团结如一人

清华大学教授汪蕙说,厦大老师和学生对这次评估投入的热情,和对学校做法的理解和认同,真是让人非常的感动。

23日,专家们受到厦大附属中山医院盛情邀请,希望能去那里看看学生的实习基地。专家们都很纳闷,因为按照常理:谁会乐意接受检查?而中山医院告诉专家,我们期待你们的到来,因为我们也想为厦大评估做出贡献。

汪蕙说,这几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厦大在齐心协力地干一件事。

张文显称赞道,厦大的老师和学生就像当年陈嘉庚那样,爱着自己的学校。他到漳州校区,学生们自豪地告诉他,住在校本部的老师怎样和他们保持密切联系,例如,通过手机的方式,电子邮件、传真的方式,有的老师甚至晚上也不回厦门,而留在漳州陪伴学生。

张文显说,我们认为,这就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所在,是学校发展的力量。

这几天,无论是在校园里和学生聊天,还是在课堂进行学术讨论,关海庭可以明显感觉到,学生对学校“热爱的感觉”,他们关心学校,有一种责任感。

他观察到,即使是发牢骚,厦大学生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进行。

关海庭说,这真好。他认为,和发达国家比,我们国家人那么多,总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能够理解、能够从每件事做起的人才。

难以忘怀之三:超强的优势学科

汪蕙说,让她吃惊的是厦大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和教学投入,她谦虚地说,有些连清华都没法比。

当然,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厦大的优势学科,她列举了厦大化学系,汪蕙说,那么多学者,那么多获奖项目,在国内是不多见的。不仅如此,厦大还用这些强势学科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