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相互学习和借鉴——访评估专家组副组长、云南大学校长吴松教授
发布时间:2005年11月25日 来源:

吴松教授简介:1958年出生,云南镇雄人,历史学博士。现任云南大学校长,云大中国经济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高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高校教学研究会会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经济史、哲学、高等教育。

问:吴教授您好!请您谈一下对厦大的感受。

答:学校面朝大海,显示这里的开放意识,使人具有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校舍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凸显闽南在近代较早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气息。新老校区隔海相望,优良学风传承、呼应。厦大有着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良的校风学风,有很多值得兄弟院校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各自的优势和长处。

问:云南大学有着怎样的办学传统和特色呢?

答: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云大的民族问题和生物资源利用问题研究的特色突出,民族学、生态学2个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在国家“211工程”建设和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一所综合性的全国重点大学,云南大学将以“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云大精神来引导全校师生继续遵循“立足边疆,服务云南,办出特色”的办学思路,为弘扬、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问:您从2001年起任云南大学校长,能否请您谈一点当大学校长的体会,并就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发表一点看法?

答:可以。我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兼任行政工作。行政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中国的大学校长要做的事务性工作非常多,科研时间减少是正常的事情,作为校长,我也必须把谋划学校发展、为全校师生员工服务放在第一位。近年来,我结合工作实际,在高教管理方面进行一些研究。我认为,现阶段大学改革的切入点,可以从组织形态展开——以学术管理为轴心,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为两翼,“三管齐下”,预算贯穿,重构“校-院”管理模式,两级管理,重心下移,精简机构、干部、院系,切实提高效率、效益、质量和水平的阶段性改革目标,稳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理念下的学术生态系统。

问:请您谈一下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答:能否辨证地认识并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一所大学能否造就大才、出大成果的关键所在。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不仅要促使教师积极从事科研,而且也要吸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研究;让学生了解并参与前沿科学,提出质疑和发现,培养和挖掘创造潜力和创造精神,使师生在教学科研中共同寻求知识的同时发展知识、升华知识、创新知识。两者相统一的首要目标,就是为了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记者 卢明辉)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