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强巍巍,学海泱泱;春秋代序,世纪荣光。在举国欢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我们迎来了厦门大学百岁生日。刚才,我们一起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发来的贺信。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对厦门大学的百年办学成就给予充分肯定,为厦门大学新百年新发展指明方向,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厦门大学的关怀和厚爱,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今天,无数关心、爱护厦大的领导、嘉宾和师生校友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与我们如约相聚,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厦门大学,对大家的莅临、参与表示热烈欢迎!向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诚挚问候和美好祝愿!
千秋伟业,百年风华。一个世纪的孜孜以求,绘就了厦门大学熠熠生辉的历史长卷。厦门大学的百年史,就是一部兴学图强的爱国史、自强不息的奋斗史,每一页都记录着厦门大学不忘初心使命,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踔厉奋发的铿锵步履;每一页都书写着一代代厦大人屹立时代前沿,不断开拓进取、奋勇争先的壮志豪情。
百年前,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灾难深重。面对危急国势,无数中华儿女挺起脊梁、奋起抗争,救亡图存浪潮骤起。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此有了正确的航向。也就是在这一年,陈嘉庚先生以“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信念,倾资创办厦门大学。此后的一百年,厦门大学始终紧跟中国共产党的前进步伐,开启了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矢志兴学强国的壮丽征程。
倡办厦大时,陈嘉庚先生怀抱创建“世界之大学”的宏愿,擘画学校发展蓝图。建校之初,在陈嘉庚、林文庆、陈敬贤等先贤的苦心经营下,很快在中国的南方矗立起一座中国人创办的现代大学,“设施完备、成绩斐然”,享誉学界。抗战时期,厦大内迁闽西长汀坚韧办学,在烽火中发展壮大,连续两次在全国大学生学业竞试中名列第一,为战时和战后的中国培育了一大批杰出英才。新中国成立后,厦大投身社会主义建设,配合支持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为国家经济恢复、社会发展特别是建立我国新的高等教育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浪潮中,厦大紧紧抓住历史性机遇,相继建成漳州和翔安校区,举办嘉庚学院,创办马来西亚分校,发挥“侨台特海”优势,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掀开了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历史新篇。进入新时代,厦大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在“211工程”“985工程”建设的基础上,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大学建设,打造一流办学体系和一流办学能力,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厦大篇章。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不论是艰苦创业时的筚路蓝缕还是战火硝烟中的壮歌以行,不论是直面改革的惊涛骇浪还是投身新时代的波澜壮阔,百年的求索与开拓、苦难与辉煌,都深深内化为厦大人心中传承永续的热血记忆和引以为豪的精神坐标——以“嘉庚精神”为源流,以“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为精髓,以“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四种精神”为内核,以“感恩、开放、创新、和谐”的文化特质为品格。这些在历史长河里沉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穿越风雨、历久弥新的精神密码,也是我们劈波斩浪、赓续前行的不竭动力,流淌在厦大人的血脉中,激励着一代代厦大人前赴后继,一往无前,向一流征程奋进。
百年厦大,坚守的是志怀祖国、希图报效的家国情怀。“为公众服务,荷[hè]国家仔肩”是陈嘉庚的初心和夙愿。他将对国家民族的满腔赤诚融入教育救国的不懈探索,为厦门大学奠定爱国报国的精神基石。正是因为深怀着爱国之情,罗扬才学长等革命先驱在血雨腥风中创建福建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厦大支部,囊萤之光照亮了八闽天空。正是因为砥砺着强国之志,王亚南校长率先提出“应以中国人的资格来研究政治经济学”,坚定执着地为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而奋斗终生;陈景润学长挑战世界难题,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颗明珠,在科学前沿为中华民族赢得了极大荣誉。正是因为澎湃着报国之心,百年来,一代代厦大人把清澈的爱献给祖国,始终用坚实的脚步践行使命,用不懈的奋斗铸就忠诚,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奉献着青春和力量。
百年厦大,坚守的是百折不挠、敢拼会赢的自强风骨。嘉庚先生以“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的执着,“抱定宗旨、毅力进行”。建校初期的16年间,他独立担负几乎所有办学经费,即使是在经济窘迫、企业收盘的困境下,“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竭力支撑学校运转。长汀时期,萨本栋校长带领师生在艰难困苦中坚持办学,用“南方之强”的脊梁,撑起中国高等教育的东南半壁。在过去几十年中国高等教育大变革中,厦门大学勇立潮头、迎难而上,坚定不移地走“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发展道路,行进在中国一流大学方阵。百年来,厦大人始终以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和攻坚克难的坚韧意志,披荆斩棘、发愤图强,奏响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南强之歌。
百年厦大,坚守的是致知无央、走向卓越的至真追求。厦门大学始终坚持“研究高深学术”的办学宗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敢为人先、锐意进取。无论是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创海洋科学、高等教育学等学科,还是培养了多个学科的中国首位博士;无论是建校初期发现厦门文昌鱼、揭示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转化的奥秘,还是近年来在化学化工、智能制造、先进材料等领域产出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无论是在经济、管理、法学、历史等学科以及台湾研究、南洋研究等领域提出产生重大影响的理论观点,还是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开展应急科研攻关,第一时间拿出一批科研成果驰援国内外抗疫一线……百年来,厦门大学始终面向思想理论和科技创新前沿,不断产出先进成果,为科教强国贡献厦大智慧。
百年厦大,坚守的是博集东西、造福世界的开放胸襟。嘉庚先生把校址选在厦门海边的演武场上,就是希望厦大成为往来的外国轮船第一眼看到的中国大学,也希望厦大能够利用联通世界的厦门海港,与世界各大学交流互动。在百年发展的历程中,厦大秉承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基因,将国际合作交流作为办学的重要战略,与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学建立了紧密的伙伴关系,成为中国对外合作最为活跃的高校之一。我们以马来西亚分校作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支点,搭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牵头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增进沿线国家和地区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百年来,厦门大学以开放合作的自信,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度、不同文化的人们交流切磋、深化情谊,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中展现了厦大作为。
百年厦大,坚守的是充爱无疆、衔环涌泉的感恩传承。育人重在育心,育心首在育爱。在嘉庚精神感召下,一代代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以爱校、护校、荣校、强校的赤子深情,全心全意共筑厦大;一批批爱国华侨、社会贤达满怀对学校的深情厚谊,捐资兴学支持厦大。校园里的每一片砖瓦、每一寸草木、每一个故事,都传递着知恩报恩的感恩文化。这种浓郁的感恩文化绵延不绝,凝聚为厦大人灵魂深处的情感共鸣,激励全体厦大人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无论是扎根于厦大这方热土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全体师生,还是从温暖有爱的厦大校园走向五湖四海的广大校友,都怀着至深至纯的大爱情怀,以自强不息的奋斗和止于至善的追求,在各自岗位上奋发进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凡业绩,为母校增光添彩,以各种方式回报母校、回馈社会,以实际行动传承、传播感恩文化。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百年厦大,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得到了各方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始终铭记,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先后莅校视察或接见我校师生代表,给予厦门大学亲切关怀。我们始终铭记,教育部和国家其他部委高度重视厦大建设发展,给予学校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福建省、厦门市始终对厦大厚爱有加,与教育部长期重点共建厦门大学,给予学校源源不断的投入。我们始终铭记,许许多多关心和爱护厦门大学的华侨华人、各界贤达慷慨解囊、捐资兴学,鼎力支持厦大建设与发展。我们始终铭记,母校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凝聚了广大校友的心血和智慧,千千万万厦大校友永远是母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和建设者。在此,我谨代表厦门大学全体师生向长期以来给予厦门大学关心支持的各级领导、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百年基业,来之不易。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回望百年的办学历程,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一所大学的成长壮大都离不开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和文明进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既是我们锲而不舍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坚实基础。把厦大发展融入中国梦,在服务发展中实现厦大梦,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力量源泉。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一所大学的常新长青都离不开历久弥坚的文化根脉和精神追求。百年厦大历经风雨磨难、岁月洗礼,淬炼出生生不息的厦大精神和品格。这些精神品格,在每一个厦大人身上绽放出独特的光芒,是我们立德树人、培育栋梁的强大支撑,也是我们不惧艰险、接续奋斗的最大底气。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一所大学的提升超越都离不开与时俱进的使命担当和开拓创新。百年厦大之所以能一次次地跨越社会发展的关节点,就在于能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革故鼎新,竭尽所能造福社会、引领未来。这样的大情怀大格局,是我们守正出新、行稳致远的强大动力。
百年华诞,是厦门大学办学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我们迈向新百年的历史新起点。今天,我们在这里缅怀先贤,重温历史,也在这里展望未来,憧憬梦想。立足新时代,面向新百年,厦门大学必须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以更深邃的战略眼光,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从中国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教育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心系“国之大者”,就是要牢记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四个服务”。我们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人才培养第一责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成为国家核心利益和民族长远利益的坚定维护者和积极贡献者。
我们要矢志世界一流,彰显“国之大学”。世界一流大学无不根植于本国历史文化,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彰显“国之大学”,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强化中国特色,展现中国气派。我们要把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进步需求作为建设一流大学的高度自觉,在服务发展中创造更多一流成果;坚持问学东西、融通中外,积极在世界高等教育舞台上展现作为,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颉颃。
我们要强化创新引领,锻造“国之大器”。一流大学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锻造“国之大器”,就是要成为支撑和引领国家创新发展的战略力量。我们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问题,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高端智库,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我们要坚守至善理想,弘扬“国之大道”。大学是人类文明的灯塔。弘扬“国之大道”,就是要坚守人间正道,捍卫和平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当好文明交流的使者,架设文明互鉴的桥梁,为应对人类共同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厦大贡献。
天宽海阔东风满,奋楫扬帆再出发!秉承着陈嘉庚先生的执着信念,我们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坚守和探索。今天,走进世界的厦门大学,英彦蔚起,校誉日隆,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此时此刻,我们以百年的成长和跨越、以无愧于历史的骄傲与荣光,作为对嘉庚先生和历代先贤最好的告慰!此时此刻,我们满怀壮志奔赴新的百年,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转化为奋战新征程、建功新百年的信心和决心,向着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光荣梦想勇往直前,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砥砺奋进,以矢志不渝的拼搏奋斗和热血担当,建世界之大学,为吾国放异彩,再创厦门大学新的辉煌!
校长 张荣
2021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