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厦门大学、马来亚大学主办的中马国际高等研究院学术论坛在厦门大学召开。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尤延铖,马来亚大学副校长哈辛扎(Hasniza Zaman Huri),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田中群,中国科学院院士、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厦门大学教授谢素原,厦门大学原副校长、中马国际高等研究院院长江云宝等出席论坛开幕式。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开放融合,共筑科技创新共同体”,旨在为来自中国、马来西亚等多国政府部门、高校和企业的专家学者搭建一个跨国度、跨领域、跨学科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中马两国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论坛共有来自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马来西亚工程、科学与技术合作研究中心,马来西亚纳米技术有限公司,马来西亚科学院,马来西亚微电子系统研究院(MIMOS),马来西亚棕榈油局(马华公会)策略分析与政策研究所,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比得生科集团(Osmosis Nutrition Sdn Bhd),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柬埔寨国立管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金砖创新基地数字经济研究中心,阿里云,国轩高科,唐传生物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等中外高校、企业的100多位代表参加。

开幕式上,尤延铖、哈辛扎先后致辞,分别就厦门大学和马来亚大学基本情况,以及双方合作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双方均表示愿意进一步深化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务实合作,拓展与相关高校、企业等的国际合作网络,赋能中马两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会上,厦门大学与马来亚大学签署合作开展研究意向书。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与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社会经济研究中心、双威大学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亚洲总部、马来西亚策略分析与政策研究所签署协议备忘录。
随后,来自能源化学、智慧海洋、数字经济、材料物理、绿色交通、区域国别等领域的中外专家作大会主旨发言,共绘蓝图、共话发展。
论坛还设有“能源化学与绿色交通”等5个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就相关研究领域分别开展深入交流研讨,并实地调研我校相关实验室。

论坛的举办为中马产学研深度融合搭建了高效对接平台,为推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注入新动能,也为深化教育科技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一带一路”创新发展贡献厦大智慧和力量。
(党委政策研究室/发展规划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