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4日晚,第十期芙蓉湖畔对话在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本期对话以“生育·性别·责任·公平”为主题,由厦门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校工会、校妇委会、校学生处、校团委联合主办。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校工会主席、厦门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主任邓朝晖,原校党委副书记陈力文、赖虹凯,原副校长、厦门大学校友会副理事长詹心丽等领导和近300名师生参加了现场活动。柏培文、何丽新、常青松、张雪芹、蒋月等专家学者应邀参加本次活动。
本次对话聚焦四个具体议题:生育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科学生育与生育成本;生养的社会支持与人的全面发展。与会嘉宾围绕这四个议题,依次进行讨论交流。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柏培文认为增加生育及购房补贴、促进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化、减轻育儿成本等都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因此可以通过法律、政策及制度的完善缓解女性生育与职业发展之间的冲突。
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丽新从法律角度进行了解读,认为适当降低法定婚龄、完善生育保险、落实女职工保护制度都会对生育意愿产生重大影响。
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博士生导师常青松介绍了生育意愿内涵的多维结构,他认为不仅应关注生育数量、年龄结构,还应关注人口质量。从人口学角度来讲,父母应注重科学生养,重视男性在参与生育及科学生养中的重大意义。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张雪芹介绍了医院积极探索对生育环境的改善和优化,并从医学营养的角度讲解了生养支持的重要方面。
本期对话主持人、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厦门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常务副主任蒋月总结表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生育政策,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升家庭发展能力,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基础和持久动力。
对话结束后,邓朝晖、陈力文、赖虹凯、詹心丽为主讲嘉宾和主持人颁发本次对话的纪念牌并合影留念。
学校办公室、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学生处、依法治校办公室、社科处、科技处、研究生院、校工会、校团委、校妇委会、校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等单位负责人参加活动。
(文/法学院 王之晓、林雨欣 图/宣传部 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