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学科建设 >> 正文
经济学科举办第十一届中国风险管理与精算论坛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0日 来源:

11月7日上午,第十一届中国风险管理与精算论坛在厦门大学开幕,会议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与王亚南经济研究院(WISE)、福建省保险硕士联合培养示范基地主办,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承办,中国精算师协会、北美产险精算师协会协办。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教授赵正堂主持开幕式,中国精算师协会教育考试工作部副主任贾巍、北美产险精算师协会亚洲区代表果然先后致辞,他们分别介绍了协会的发展情况,并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

本次论坛为期两天,议程包含主旨演讲、平行论坛、本科生保险产品设计、研究生风险管理竞赛、会旗交接仪式、中国精算教育论坛等部分。

11月7日的主旨演讲环节,华安财险总精算师周军在题为“车险综合改革的思考与展望——精算视角”的演讲中指出,精算技术作为车险后续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定价能力”将升级为核心竞争力,且未来定价不可过度依赖监管定价,而应同时参考自身市场地位和业务开展地域打造成本预期,利用精算定价技术放大自身优势。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李晓林在题为“数字时代的风险治理与中国精算的演进方向——风险演和者的精算动态协调”的报告中强调,面对风险陷阱立体化和风险区划动态调整的大背景,数字化转型是必经之路,并提出“组合+隔离+匹配管理”的策略,即通过对风险要素的组合与隔离,实现对小概率事故的补偿和对大概率风险事件的风险演和。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陈滔的报告题目为“大数据与健康保险精算”,他表示,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建设面临的诸多挑战,面对数据缺乏等困难,健康保险精算工作需要在健康精算体系中结合健康大数据的分析和方法来建立健康保险精算模型,而健康大数据有海量、多维、非结构化、实时等特征,它能驱动健康保险服务的创新。腾讯医疗健康副总经理倪剑文发表了题为“创新实践 大数据助力医保生态建设”的演讲,介绍了腾讯智慧医保在助力医疗保障生态体系建设中起的作用,并呼吁更多的学术机构与专家参与到医保数据的建设中,共同构建医疗保障的新生态。

11月8日的主旨演讲中,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精算师陈秀娟阐述“新冠疫情对寿险经营的影响及对策——精算视角”,指出,寿险公司应积极响应客户行为与需求的变化,建立新的客户分层,在不断升级和发展代理人队伍的基础上,融合线下与线上销售,提速互联网建设,发展多元化渠道;同时,各险企要妥善应对产品同质化问题,优化产品开发模式,与新的客户分层和客户行为匹配,为市场提供新的供给。横琴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精算师谭明星带来题为“如何打造数字化财经体系”的主题演讲,强调作为保险公司的核心,精算工作必须开放走向前台,把资源快速推向前线;通过数字化的逻辑与理论,将人工合理化分析的过程植入系统,解释晦涩难懂的精算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多维度自我校验程序,进行系统化检验,实现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自我成长,以解决系统无法判断潜在风险的问题。

作为本次论坛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竞赛环节在7日下午全部完成,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45支学生队伍围绕竞赛主题展开演讲、答辩,最后经由评论老师综合评选,共有16支队伍获奖,其中来自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贺兰丽、李非凡、江尼力汗•呼瓦尼西等获本科生保险产品设计组一等奖;来自厦门大学的常森峰、包刚正、陈委铃等获研究生风险管理竞赛组一等奖。

颁奖仪式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黄鸿德与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李晓林教授分别代表本届和下届论坛主办方进行论坛旗帜的交接仪式,宣告“第十二届中国风险管理与精算论坛”将在中央财经大学举办。

作为本次会议的最后一项议程,来自全国二十余所高校与单位的专家齐聚中国精算教育论坛,围绕“精算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行业需求如何对接”“如何在精算教育中协调金融、法律等基础学科与机器学习、大数据等技术学习”“如何解决精算教育体系师资匮乏和大类招生困难”等议题展开讨论。嘉宾认为,学历教育方面,学校和学院都要重视精算专业的建设,各个兄弟院校之间要“抱团取暖”,互相帮助和支持,彼此之间输送生源和高质量师资人才。在课程设置方面既要重视保险、金融等基础学科,同时也要加入机器学习、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课程。职业教育方面,必须提出中国精算的概念,才能在国际精算界中立足以及为国际精算做出贡献,教材的改编要与时俱进,不能照搬西方教材内容,要将技术层面的国际共性内容和中国本土的法律和财会背景相结合。公司层面,要重视各大高校培养出来的精算方向或者精算专业的学生,在职场上继续培养高校人才,帮助他们成为中国精算界的中坚力量。

(经济学院  周梦娜)


【责任编辑:张夏】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