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福建省文物局、泉州市政府联合主办的2020年度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推介活动在福建泉州举行。厦门大学鼓浪屿原日本领事馆修缮项目脱颖而出,获评2020年度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这也是厦门市文物保护项目首次获此殊荣。

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副司长张磊在会上表示,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宣传推介活动是国家文物局的一项重点工作,所选项目代表了行业的先进水平,体现了事业的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据悉,本年度全国共有200余个项目参评,初评入围30个项目,经现场复核、终审研究等环节,最终评选出了福建泉州府文庙大成殿修缮等4个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该年度修缮水平的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
厦门大学鼓浪屿原日本领事馆建于1898年,建筑面积2930平方米。1928年,日本领事馆在馆舍右侧增建两栋楼作为警察署及其宿舍。1945年抗战胜利后,上述房产划拨给厦门大学作为教职工宿舍使用,数学家方德植、李文清,海关史学家陈诗启,海洋化学家李法西等知名学者都曾在此居住过。鼓浪屿原日本领事馆不仅在设计上融合东西方文化,其建筑技术上同样东西结合,是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多种文化与价值观念交融的实证,同时见证了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是鼓浪屿重要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者历史文化,是我们的宝贵遗产,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保护好国家文物是学校担负起的历史责任,鼓浪屿原日本领事馆经过几十年的使用,加之风吹雨打,房屋内部结构破坏已比较严重。在国家、福建和厦门文物局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于2015年启动鼓浪屿原日本领事馆修缮项目,并于2019年通过福建省文物局验收,2020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
本次修缮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同时兼顾安全性、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可逆性等基本原则,精心设计、科学选材、合理工艺,高水准推进各项修缮工作。
在勘察设计阶段,工作组翻阅了大量的文献、史料、历史图纸与照片,结合施工进场后打开的现场遗迹进行二次勘查,摸清了建筑的历史脉络,认定了各重要历史阶段的核心特征,以文献史料和现场遗存的实证还原建筑的本来面貌。本次修缮项目的设计图纸不仅恢复了最初的设计意图,也保留了部分有价值的后期改造,作为建筑历史时期的见证。
在施工阶段,秉持专家团队跟踪指导的修复思路,工作组邀请专家和学者对修复中碰到的顽疾进行针对性地指导修复。同时,对木结构、木装修、门窗、尤其、五金、砖瓦等构件材料与做法进行实物研究和科学检测,统计每一处使用的材料与工艺,坚持按原材料原工艺恢复,不用现代仿制的工艺品,尽可能地保证建筑的真实性,提高还原度,坚决杜绝“拆真古迹,建假古董”。
本次项目通过保护修缮工程恢复日领馆历史原貌,有利于提升建筑整体的价值,并对助力鼓浪屿成功申遗宣传,传播文物保护理念起到了积极作用。

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是一对重要关系,保护是基础,利用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我校依托日本领事馆旧址等校舍建设人文社科艺术高等研究院,旨在汇聚海内外人文社科艺术名家大师,培养具有国际影响的人文社科艺术青年人才,打造机制活、层次高、保障优、贡献大的高端学术研究与交流平台和高端人才培养基地,构建驻校作家、诗人、艺术家的创作家园。自启用以来,先后有威尼斯电影节前主席马克穆勒、易中天等一批文化名人前来调研考察。2021年4月18日,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鼓浪屿召开,全国影视戏剧专业顶尖专家齐聚鼓浪屿原日本领事馆商讨该专业前景方向。

鼓浪屿原日本领事馆也是我校庆祝百年校庆的重要活动场所,先后承接了学校系列研讨会、《陈嘉庚》快闪活动等多次重大活动,让学校师生走进文物,了解文物,利用文物,传承文物承载的文化精神,使文物在当代重新焕发新的活力,真正做到了让文物“活”起来。

(资产处 袁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