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24 05:34 来源:海西晨报
晨报讯(记者李凌)把厦大美术课堂搬到老厦门的大街小巷?在沙坡尾能随处可见背着画板写生的学生?美术系学生的笔下将描绘出一幅幅老厦门的画卷?这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在不久的将来就要实现的。昨日下午,厦门市思明区政府与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签订共建“厦门大学艺术教学实践基地”协议书,共同创设校外艺术课堂新模式,构建地校文化共建的新体系。
设立若干个写生基地
开展“艺术思明”主题写生创作活动是本次地校合作的一大亮点,艺术学院计划在思明区中华街道、鹭江街道、厦港街道、鼓浪屿等片区设立若干个写生基地,师生深入到思明各个街道的街头巷尾、古厝民居以及风景名胜,用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描绘思明,让艺术走近市民,使教学贴近社会,为思明区文化品位的提升、老城区改造以及人文艺术氛围的营造贡献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
写生创作纳入教学计划
写生创作活动也将纳入美术系教学计划,以户外课堂的形式进入学生课程系统,计划每周安排2天-3天户外写生课程;每堂写生课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也将不定期举行名家现场创作演示、公开课堂等活动。指导教师简介、写生课程安排将提前在写生基地周边公告,以便市民和美术爱好者现场观摩。除了经常性的、不定期的师生美术作品展以外,艺术学院计划以大型成果汇报展的形式,以一年为周期,在思明区的美术馆、展厅、街廊等合适的场所展览师生在共建活动中创作的作品,回顾展现地校合作的新思路、新创作,汇报教学实践的优良成果,接受市民和参观者的检验。
更好地展现风土人情
思明区文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地校合作,把学校的艺术资源融入到老厦门的街区,一方面学生可以开阔视野,得到很好的锻炼,另一方面也为市民提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以在街头巷尾看到学生的创作过程,同时也能展现思明区的风土人情。通过这样的合作推进双方在文化艺术、科研等方面的合作,形成文化艺术和城市发展相互促进、文化产业项目和科研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地校合作,研学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