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长廷与陈孔立教授再次在厦握手。

谢长廷展示1993年和厦大台研所学者合影的老照片。
文/本报记者李惠萍 图/本报记者 郑晓东
1993年7月,谢长廷、姚嘉文、柯建铭、蔡同荣、刘文庆、李庆雄、侯海熊组成“立委”参访团,到北京、厦门参访,其中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2004年改为台湾研究院)是重要一站,尽管谢长廷等人只待了两小时,却看到了大陆学者对他们的熟悉,相反,他们对大陆却知之甚少。或许,这就是他们开始研究大陆的滥觞。
蔡同荣:会面“不公平”
“他们都认识我们,我们却不认识他们”
1993年7月4日下午,谢长廷等人到厦大台湾研究所座谈,对此过程,当时的所长陈孔立教授至今记忆犹新。
陈孔立说,民进党人组了两个“立委”团,其中一个未能成行,由谢长廷带队的一行7人顺利成行。由于当时了解民进党的大陆人比较少,谢长廷等人到所里时,发现所里的学者对他们了如指掌,陈孔立还一一叫出了他们的名字,他们感到很惊奇。蔡同荣说,太不公平了!他们都认识我们,我们却不认识他们。
座谈中,陈孔立针对谢长廷等人对大陆对台政策的疑问给出了解释,谢长廷感觉很新鲜,认为讲出了道理。他还感慨说,他们还不了解大陆,以后要重点研究大陆政策了。研究所的其他学者也坦率地谈起对台湾政局的看法,他们对台湾的熟悉程度深深吸引了谢长廷等人。座谈结束后,谢长廷等人想辞掉有关部门的宴请,由他们请学者们吃饭,被学者们婉拒了,于是谢长廷盛邀学者们一起赴宴,继续探讨。
谢长廷:厦门很温馨
“金门还是战地,没什么建设,两者对比很鲜明”
座谈过后,谢长廷一行还与学者们在台湾研究所刚启用的大楼前拍了一张珍贵的合照。“我们大楼于1993年6月启用,他们7月就来了。”陈孔立说。拍照后,谢长廷等人还特意要求去海边转一圈,看看战地遗迹。当时陪同他们的是年轻的学者刘国深(台湾研究院现任院长)。谢长廷一行在白石看到厦门年轻人在烧烤,很讶异地说,厦门很温馨,金门却还是战地,没什么建设,两者对比很鲜明。
在短暂而愉快的第一次交流中,谢长廷留给陈孔立的印象是“比较务实”,“他们认为我们相当了解台湾。”那一天,陈孔立还送了自己的著作《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研究》给谢长廷。从此以后,谢长廷也多次送自己的著作给陈孔立,其中第一本是1995年送出的《谢长廷新文化教室》,他还在扉页工整地写下“敬请孔立先生指正”。
当然,台湾研究所(院)也从来没有停止对谢长廷的研究,像今年谢长廷出了新书《未来:不一样的台湾》,台湾研究院就专门举办了一次研讨会。
2000年,时任高雄市长谢长廷曾主动要求访问厦门,但因故未能成行。不过,2001年,他还是见到了来自厦门的熟人——台湾研究所的陈孔立、范希周、林劲、张文生等多名学者特意到高雄对谢长廷进行了访谈。当时陈孔立问,要不要再来厦门?要不要再跟厦门沟通?谢长廷说“要”。
而今,谢长廷果真践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