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正文
厦门晚报:为了“英健”,微博募捐吧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1日 来源:

厦门网 日期:2012-01-03

曾在厦大工作17年的一名美籍外教,病情牵动众多师生的心

■英健在美国俄勒冈州海岸。很多学生记得,当年英健也喜欢在白城沙滩赤脚打太极。

记者 郭文娟

如果没有这封求助信,众多厦大师生不会知道,他们深深爱戴的美籍外教英健(Janice Engsberg)已经到了如此困难的境地。大家通过新浪微博为她募捐,前天,她从美国发来邮件,表示谢意。

英健在信中写道:“尽管多年来不断与疾病斗争,我的健康医疗情况还是遇到人生中真正的挑战。特别今天,治疗非常昂贵,却又是必不可缺,这真使我进退维谷,左右为难……无情疾病正在变本加厉,我老得越来越快。经常有人会问,只小我三岁的看护,是不是我女儿!”

英健曾在厦大工作过17年。1988年,英健开始在厦大新闻系国际新闻专业教书,直到2006年回美国,整整17年的时光,她都献给了厦大。早在2001年,英健就已被怀疑患上帕金森病,不过她仍然坚持教书。直到后来病情加重,她不得不回美国治疗。当时,一些学生为她捐款,而英健认为自己还不需要用到这笔钱。于是,她提议将这笔钱用来买书,加上她原有的图书,在厦大设立“英健英语角”。

在信中,英健详细讲述了自己回美国后的治疗经历。面对无情病魔,在学生眼中一向不愿麻烦别人的她也不得不坦承:多年的治疗已经耗光了她父母的遗产和一些私人资助,还欠下一笔债务。最近一段时期,她每个月的医疗费及生活费高达9500美元。而按美国的规定,她的退休金要两年以后,即65岁才能拿得出来。

她默默保留学生成绩

日后帮写留学推荐信

“她对学生很严格,也很负责任。”厦大新闻传播学院教师佘绍敏说。佘是英健的学生。她记得,每个同学的作业,英健都会认真批改,写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当时的学生喜欢用巴掌大的小卡片做读书笔记,英健会在卡片上写上成绩,默默地保留下来。等到有学生申请出国留学需要写推荐信时,她就把小卡片找出来,根据上面的内容帮忙写推荐信。

还有一名学生回忆:有一次上课,英健讲着讲着,突然尖叫了一声,好几秒的时间,当时把全班学生都震住了,开小差的同学注意力重新被吸引过来。这名学生也从此喜欢上她的课。

2001年,英健的身体开始出现异样,身体一侧的关节逐渐僵硬,医生怀疑是她患上帕金森病。上课时手经常哆嗦,可她仍然坚持工作。

黄爱秀曾是英健家的钟点工。从英健来厦大教书直到她回美国,都是由黄爱秀负责英健的午饭。黄爱秀说,下课后英健常常留在学校帮忙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总是很迟才回家吃饭。英健一直单身,有一阵子,她曾考虑抱养一个小孩,但后来她放弃这个念头。英健跟黄爱秀说:“我要备课、教书,没时间照顾小孩。”

17年前就掏3000元

帮保姆的孩子交学费

刚来厦大的前几年,英健每年都会在家里举行圣诞晚会,准备很多小礼物,把师生们请到家里来。黄爱秀说,每开一次圣诞晚会,她都要洗一大堆锅碗瓢盆,辛苦点,可是大家都很开心。后来,英健为了在厦大原新闻系设立“英健奖学金”,帮助家境贫困的学生,就停办了圣诞晚会。

在佘绍敏眼里,英健是个可爱、开朗的人。她介绍:英健住厦大白城时,附近还有菜市场,摊贩都跟她很熟悉。假如你跟英健提前约好10分钟后在厦大大南门见,有可能半小时她还没不到。因为她从白城的家走出来,有可能一路上碰到很多人,她就会一路跟人家聊天、打招呼。

大约在1995年,黄爱秀的孩子上学缺3000元学费,英健知道后,掏出3000元,告诉黄爱秀:“让孩子去读,不用担心。”当时黄爱秀给英健做钟点工,一个月工资才100元。实际上,英健对自己很节俭,黄爱秀常看到她吃剩饭剩菜。英健患病后,曾到北京接受中医治疗,黄爱秀陪着她在北京待了20天。

学生创建微博募捐

四海学子纷纷解囊

英健的来信深深触动了众多厦大师生的心。从去年8月起,厦大破例每月发给她5000元补助金,尽管英健一直以外国专家身份在厦大任教,按照规定,退休金应该在美国领取。同时,厦大新闻传播学院的师生们还组建了“love英健”团队,发起募捐。近日,他们还在新浪网建立@love英健微博,提供相关信息,号召更多人加入到这个爱心行动中。

厦大2001级毕业生路照这两天除了上班,每天就忙着刷新微博,给五湖四海的校友们回复英健的账号。校友中,有很多并非英健的学生,但都表示愿意提供帮助。有一名校友当即表示愿捐5000元;另一名校友表示,每月将会往英健的中行账号上至少打1000元,条件允许的话还会增加。有一名厦大毕业生留言:“虽然没上过她的课,但从往日舍友的言谈间,可感受到这位外国老太太治学的严谨以及无穷的活力,她改变了很多人的一生。”

英健在信中说:“我清楚你们中的多数人都是独生子女,都有各自的未来需要奋斗。希望你们都能过得好!如果你们因为某种原因而无法向我捐助,我能理解。如果你们能捐助,也请量力而行,因为每个人都会变老,会需要别人的照料,希望你们以我为鉴,对未来要有所规划,为晚年的生活做好准备。”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