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中午12点37分,由厦门大学、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研制的海丝一号卫星,搭载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国内高校发射的首颗海洋遥感卫星,也是国际首颗C波段轻小型SAR卫星。
22日中午,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飞搭载了5颗试验性卫星,厦门大学的海丝一号就是其中一颗。卫星进入测控站覆盖区后,遥测信号显示卫星工作正常,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据了解,海丝一号是国内高校发射的首颗近海与海岸带遥感卫星,以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为主要观测对象。卫星雷达特性可以穿透云层,不受夜晚和恶劣观测条件限制,获取全天时、全天候的二维高分辨地球表面雷达图像,将为全球变化背景下海洋动力环境参数的遥感反演、海洋灾害监测和洪水监测等提供有力支持,使厦大现有海洋观测能力,实现了从水下、地面向天空的延伸。
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 戴民汉:自此我们能构架海天陆基的海洋观测一体化的观测系统,将有力地提升我们观测海洋、认知海洋、经略海洋的水平。
有别于目前国内外重达几吨的海洋遥感C波段SAR卫星,海丝一号还是国际首颗C波段轻小型SAR卫星,它的实际重量只有180公斤左右,但成像分辨率和最大幅宽都丝毫不逊色。接下来,厦大还将协同多家单位发射多颗轻小型SAR卫星和多光谱水色小卫星,构架成“海丝”星座,而海丝一号则是“海丝”星座的首发星。
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 戴民汉:我们正在策划海丝二号多光谱水色小卫星,也将于明年的上半年发射,未来我们将构架一系列星座,能够有效提升对近海海岸带的观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