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王成善(左三)与团队在钻探现场。资料图片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重要讲话,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指明前进方向,凝聚奋进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积极投身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和发展实践,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作出新的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荣:
在科技创新中“打头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作为一名教育和科技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应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培养创新人才,促进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发展,为强国建设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抓人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为科技创新夯实人才根本。二是抓创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必须加快构建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三是抓转化。应进一步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创新策源地作用,因地制宜打造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加快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和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更快更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四是抓生态。政府和社会、高校共同努力,完善教育、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不断激发创新活力。
(本报记者 林焕新 采访整理)
原载于2025年3月7日《中国教育报》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