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2025年工作推进会(南部片区)暨全省高校学生“追寻领袖足迹 体悟优秀传统文化”寒假社会实践总结展示活动29日在厦门大学举办。

图为当天活动上举办的校地共建实践研学点签约仪式。(图片由厦门大学提供)
“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试点建设于2023年启动,着力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大中小学一体化研学实践资源平台,为构建校地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区域共同体,协同推进思政育人实践提供良好载体、作出有益探索,形成区域特色充分彰显、实践圈层不断拓展的生动局面,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建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新范式。
南部区域联盟由厦门大学作为牵头单位,联动厦门市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泉州市南安市、晋江市、安溪县,漳州市龙海区、东山县等地建设“行见八闽”校地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区域共同体,着力从完善机制推动区域合作、建设福建特色思政研学实践基地、打造示范性精品线路、搭建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总结思政育人经验理论等方面先行先试,协同推进思政育人实践。目前,研学点位建设扩充至129个,实现厦、漳、泉南部片区全覆盖。

图为当天活动现场。(图片由厦门大学提供)
当天,活动伊始,与会人员集体观看《厦门大学全面推进“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专题片》。随后,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的师生带来了思政微课《囊萤之光 红色八闽》,生动讲述福建省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在厦门大学囊萤楼成立,革命火种迅速传向八闽大地的故事。
在校地共建实践研学点签约仪式上,厦门大学相关领导代表厦门大学12个二级学院与南部片区12个研学点签署共建协议。自研学实践圈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厦门大学会同各协同单位致力于实践研学点的内涵式建设,探索研学点建设长效机制,本着学科相近、需求匹配、双向选择的原则,推动各实践研学点与厦门大学各学院开展“一对一”结对共建,助力“行走的思政课”行稳致远。
《全面推进“行见八闽” 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南部片区)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也于当天发布。该行动计划由厦门大学协同南部片区各成员单位共同制定,以更好地贯彻落实福建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有关部署要求,全面推进“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加快构建区域特色、福建风格的“大思政”实践育人体系。
在全省高校学生“追寻领袖足迹 体悟优秀传统文化”寒假社会实践颁奖仪式上,与会人员集体观看福建省大学生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展示片《寻年味·传文韵》。相关领导分别为获得“优秀实践成果”、“优秀实践个人”“优秀实践团队”以及“优秀组织单位”相关单位和个人颁奖。
据介绍,本次活动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委教育工委指导,由福建省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试点建设协同中心主办,厦门大学承办。
(记者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