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联合陈嘉庚商道研习社(下称研习社)赴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开展“嘉庚之光·智暖迪庆”系列公益活动。活动期间,维西县投资促进局与研习社签订《招商引资及企业帮扶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将高校智力资源、校友商业资源与当地发展需求精准对接。
智暖塔城:精准帮扶,把“创业课堂”搬进村寨
8月21日,“嘉庚之光·智暖迪庆”创业帮扶沙龙在维西县塔城镇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由厦门大学中科创业学院副院长、管理学院教授木志荣主持,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郑碧娇、“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美籍教授潘维廉、陈嘉庚商道研习社导师及十余名会员、厦门企业代表与维西县当地政府部门、小微企业主齐聚一堂,以“一对一指导+经验分享”的模式,为乡村创业者破解难题。

活动中,陈嘉庚商道研习社在塔城镇设立“嘉庚之光·智暖迪庆”公益行动站,厦门镕微天芯科技有限公司捐赠了投影设备,为后续面向维西县创业青年开展常态化创业培训搭建平台;研习社副会长陈明智代表企业向塔城镇捐赠健康监测服务设备一套,承诺长期为当地老年人免费提供健康管理和咨询服务;研习社秘书长张蓬良将在广州机场和厦门机场免费提供1000万人次的媒体曝光量,宣传推广维西塔城旅游民宿。
“这不是一次走过场的帮扶,而是把‘创业课堂’搬到了村寨里。”塔城镇一位经营民宿的傈僳族创业者表示,厦大团队带来的不仅是方法,更让他们坚定了“靠特色产业致富”的信心。
产研对接:政企签约,从“单次公益”到“长期共建”
8月22日,维西县产业对接暨全县企业座谈会上,政企学多方围绕“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展开深度对话。
“如何让高山药材走出大山?”“文旅资源怎样从‘单点观光’变成‘全域品牌’?”面对本土企业的迫切提问,研习社导师、宜生国际CEO庄平结合世界银行项目经验,分享“产业资金筹措与战略规划”路径;厦大校友、厦门市集美白鹤山供销社总经理洪强以实操案例讲解“农产品品牌运营与渠道拓展”,助力当地特产打通“出山路”。
活动现场互动频频,政企双方围绕“种养殖标准化”“中小企业融资”等痛点,碰撞出多组可落地的合作思路。

座谈会上,维西县投资促进局还与陈嘉庚商道研习社签订《招商引资及企业帮扶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从“单次公益帮扶”转向“长期共建”——厦大管院将持续派驻师生开展驻点调研,研习社则推动校友企业与维西本土企业“一对一”对接,从技术、市场、管理等多维度赋能。
赓续精神:校地同心,书写民族地区共富答卷
“维西的发展,既要靠政府支撑,更要拥抱市场;既需‘扶志’提振信心,更需‘扶智’赋能智慧。”木志荣在总结中强调,厦大管院此次赴滇,正是带着“把知识转化为发展动能”的初心,将商科优势与地方需求深度融合。

通过实地考察和交流互动,厦大团队明确了后续的帮扶计划:拟推动建立“维西产业发展研究基地”,组织师生长期驻点,把论文写在维西大地上;启动“嘉庚学子维西实践计划”,每年选派优秀学生来此实习;通过消费扶贫和资源对接,为维西的大米、野生菌和冰葡萄酒打开销路。进一步推动校友企业资源下沉,在文旅IP打造、农产品电商运营、中小企业管理培训等领域开展定制化服务。(完)
(记者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