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地方媒体 >> 正文
厦门晚报:我国浮游生物学的创建者——郑重教授二三事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08日 来源:厦门晚报

■郑重教授著作《浮游生物学概论》,科学出版社,1964年1月第一版。

■郑重教授讲授浮游生物学。选自《厦门大学六十五周年校庆纪念》

陈嘉庚十分重视海洋科学。1940年,当时教育部和省政府提出厦门大学改名福建大学时,陈嘉庚先生不同意,其中一个理由是:“如改为福建大学,当然移往他地,对于海洋生物无从实验,关系非轻”。

面向海洋,是厦大办学的一大特色。建校百年,厦大诞生了一批著名海洋学家,郑重(1911年—1993年)就是其中之一。

得名家亲炙

留英研究北海浮游生物

“厦门大学百年学术论著选刊”重印了郑重教授1964年的著作《浮游生物学概论》。重印版前言,是郑重的学生、厦大海洋与地球学院副院长柯才焕教授撰写的。该文叙述了郑重教授的生平,简述如下:

郑重是江苏吴江人,1911年出生。因父亲早逝,家庭拮据,小学毕业时母亲让其辍学去绸布店当学徒。因时任清华大学教授的叔父郑桐荪反对,郑重遂进入湖州教会办的东吴大学第三附属中学就读,此后的学费也都由叔父主动承担。

1934年,郑重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学系,毕业论文是在著名遗传学家陈桢指导下完成的,“通过对圆明园等地的淡水枝角类的调查研究,他(郑重)对这类小型浮游生物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也成了他终身致力于研究浮游生物的起点。毕业后的郑重,因成绩优异而留校任教,这在当时并不多见”。

1936年,郑重报考清华大学主办的(水产专业)留美考试,并获录取;后因抗战爆发,1938年被改派英国留学。

他在英国先后辗转于剑桥、牛津等多所名校从事海洋生物研究和学习,得世界著名浮游生物学家哈代亲炙,研究北海浮游生物。1944年郑重获阿伯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当地报刊还登载了消息和照片,因为他可能是获得该大学博士学位的首位中国人。

回厦大任教

创建我国浮游生物学

■郑重教授

选自《郑重文集 (续)》

1947年郑重回国,受邀任厦门大学海洋系教授,并代生物系主任,随后还担纲海洋系主任。此外,郑重还是中国海洋学会等多家学会的理事长、理事。

在厦门大学,郑教授开设了《浮游生物学》课程。当时这门课程在国外也处于萌芽阶段,只有很少一些学者从事相关研究。

为充实我国教材,提高教学总体水平,郑教授在系统开展科研的同时,博览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编著了《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学概论》,为我国创建浮游生物学这门新兴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还与李少菁、许振祖二位教授合作编著了《海洋浮游生物学》,获国家教委全国高校优秀教材特等奖。

郑教授先后编撰出版教科书、专著达11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1950年,郑教授与厦大另一知名教授卢嘉锡先生,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会的水生生物组研究委员和物理化学组研究委员。后来,厦大首批七位博士生导师里,郑教授亦位列其中,同期入选的还有蔡启瑞、汪德耀、葛家澍等。

培养接班人

年届八十犹带博士生

笔者的大姑林雅蓉,毕业于厦大生物系,后就职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当年,她有幸参与了郑重教授主持的《烟、威鲐鱼渔场及邻近水域浮游动物生态的初步研究》论文课题的调研工作。忆起郑教授,大姑如是说:

“郑教授十分和蔼,很喜欢哈哈笑,一口江浙口音。一次,我利用工间休息,在纸上画了张美女图,又夹入书中,此举正被郑教授看到了。他走过来,翻开书页,看到里头的画,哈哈大笑着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柯才焕教授在文章中忆道:“我于1990年报考了郑重教授的博士生,并有幸进入先生的门下深造,成为他的最后一名学生。当时他已年届八十,却仍孜孜不倦地关注国际上的科研动态,撰写综述论文,实在令人敬佩不已。”

厦大海洋学系系主任、海洋生物学家李少菁教授说:“郑重教授十分重视对青年一代的培养与教育……在他的辛勤培育下,他的许多学生已成长为我国卓有成就的浮游生物学家和学术带头人。”(《怀念中国浮游生物学的创建者——郑重教授》)

一家厦大人

郑兰荪增资“重学奖学金”

郑重教授的夫人顾学民、儿子郑兰荪,都是厦大教授,并且卓有成就。搁笔前,想起了不久前在《新华日报》上看到的这段话,抄录于此:

“海洋学科、化学学科一直是厦大的传统优势学科……这两个‘王牌’学科的打造,离不开一对江苏籍父子的努力。郑重,江苏吴江人,中国现代著名海洋生物学家……其子郑兰荪,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重夫人顾学民也是江苏吴江人,厦大教授、无机化学家。1987年,郑重、顾学民夫妇设立了‘重学奖学金’,以表彰品学兼优、成绩突出的厦大优秀学生。2001年,郑兰荪向该奖项增资。”(吕凤楠《吴韵汉风翰墨香 凤凰花开江南岸》)

■郑重教授指导中青年教师做实验。选自《厦门大学百年校史》

(文/图  林恒立)


【责任编辑:宣传部外宣】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