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厦大 >> 正文
“漆彩传承 工创未来”非遗漆线雕工艺课举行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来源:航空航天学院

5 月 9 日,由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工程技术中心联合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训练中心精心策划的“漆彩传承 工创未来”非遗漆线雕实践活动在新工科研发大楼举行。学院科创先锋党支部携手三十余名来自翔安校区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子相聚于此,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技艺对话。

该活动作为航空航天学院工程技术中心“木作技艺传承与创新实践”全校性选修通识美育课程的重要模块,课程以传统木作文化为根基,巧妙融入激光加工等现代制造技术,旨在引导学生在掌握传统技艺的同时,迸发跨学科创新思维,最终创作出兼具文化底蕴与时代气息的木艺作品。

活动开始,福建省级非遗项目“安海庐山国佛雕技艺”第十代传承人邱明耀为师生作专题讲座。他追溯了“庐山国”佛雕技艺近三百年传承脉络,着重阐释了漆线雕作为佛雕核心技艺的独特价值。讲座中,邱明耀细致拆解了“过稿勾线—搓线塑形—敷彩缀金”的完整工序,并与学生展开互动。

理论积淀后,实践工坊内的创作热潮随即展开。师生们围坐案前,以专用拍板与指尖协同发力,将细腻漆线搓揉至“细若游丝而不断,匀如发丝而不蜷”的状态。勾勒轮廓时,同学们屏气凝神,让柔韧漆线在瓷板、木框等载体上蜿蜒出灵动线条;敷彩环节更是精益求精,有人参照古籍调配石青、朱磦等传统矿彩,有人大胆引入莫兰迪色系,让古老技艺焕发现代审美意趣。历时三小时的创作中,一件件融合个性表达的作品相继诞生,同学们将前期亲手打磨的木艺相框作为基底,制作独一无二的个性化作品。“当亲手完成的漆线雕作品在阳光下闪耀时,指尖的温度仿佛连通了三百年前匠人的心跳。” 活动结束后,一位参与同学在分享中感慨,“从反复搓线时的指尖酸痛,到勾勒失误后的从头再来,我们真切体会到‘台上一分钟’背后的千锤百炼。这种专注执着的工匠精神,正是非遗传承的灵魂所在。”

据悉,此次活动也是航空航天学院工程技术中心和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训练中心“工创未来”系列活动之一,通过“非遗大师进课堂”“跨学科工作坊”等多元形式,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让更多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创新表达的传播者。

(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

【责任编辑:叶恒】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