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时间:2023年06月05日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5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第一时间组织广大师生开展学习,并围绕主题展开研讨。关于教育强国的话题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共鸣,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工作实际,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中国近现代史教工党支部晏爱红副教授谈到,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开展各种入脑入心的活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老师,一定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将党史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加大教学研究力度,拓展教学思路,增强教材内容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引导学生更好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工党支部杨玲副教授谈到,“强教必先强师”,一个老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完全称职的,充其量只能是“经师”“句读之师”,而非“人师”了。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好好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能够胜任“人师”的能力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教工党支部池骋老师指出,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这对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指引意义。我们要始终牢牢把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基本原则,从协调一致、分层递进各学段教学目标、整体布局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评价方式以及各学段教师协同教研等角度着手,发挥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最大效能,推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2020级博士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杜辉谈到,从青年大学生成长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科研一线的博士生,切身体会到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变化趋势。学校为我们提供了高层次的科研平台,这也要求我们在更高站位上成长成才。今后将加强日常学术训练,提升独立思维能力,增强科研成果的原创性与创新性,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产出服务于国家需要的高质量成果。

2022级博士研究生党支部刘羽曦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思想航标,也为莘莘学子勇毅奋斗提供了伟大宣言。青年的个人奋斗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紧密相连的,我们要将个人理想奋斗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洪流,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也应当时刻保持进取之心、练就过硬本领,努力成为既能宣讲国家政策,又具备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2022级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刘思明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以“战略先导”“重要支撑”“有效途径”和“基础工程”四个关键词指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并具体阐释了建设教育强国的内涵、目的、基点和重要任务等内容,为早日实现教育强国目标勾勒出宏伟蓝图。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要与时代同行,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立志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马列经典著作读书社党支部黄雅彬谈到,29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第二天,神州十六号成功发射,飞行乘组有3位博士、2位80后,这既是中国科技的巨大突破,更是中国教育、人才事业长期积蓄发展的成果。

囊萤之光研习社党支部冯歆然说,“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促进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在这过程中,作为青年学生,必须义不容辞地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己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这个开放的时代当好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中国经验的宣传者、中国声音的传播者。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不仅要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坚定信心、久久为功,更要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未来,学院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