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下午,厦门大学“群贤大讲堂”第十六讲在思明校区科学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家和纳米科技专家白春礼教授,带来题为《人工智能促进化学研究范式变革》的专题讲座。讲座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田中群教授主持,校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荣教授致辞并授牌,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兰荪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南峰教授、天津大学常务副校长胡文平教授、厦门大学相关单位负责人及师生代表等出席。

张荣在致辞中表示,白春礼院士不仅是纳米科学的奠基人,更是科技战略的领航者,引领着交叉学科发展的时代浪潮。他对白春礼院士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期待白院士带来一场深刻精彩的学术报告,引导师生们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讲座中,白春礼从人工智能的战略重要性切入,分析了人工智能的演进过程,并结合全球案例,从提升预测效率、自动化实验及跨学科融合三个层面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化学领域的独特优势和前沿进展,详细阐述了这一技术如何推动化学研究范式的深刻变革。
尽管人工智能在化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白春礼也指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如数据分散性和标准化程度低、算法与化学知识的融合不足、算力限制与模型优化的矛盾等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措施。
在互动环节中,白春礼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从“如何让人工智能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到“如何构建人类假设驱动与AI迭代验算的研发模型”,他强调了高质量数据的重要性,表示年轻学者应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跨学科知识的学习为未来研究奠定基础。此外,白春礼还鼓励同学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聚焦国家战略需求,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白春礼的报告站位高远、立意深邃,为学校师生们提供了前沿的学术视角,也为人工智能在化学领域的应用指明了方向,对于推进人工智能和化学交叉研究、培养跨学科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文/程媚 图/庾骁喆、陈建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