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要闻 >> 正文
学校召开2017年本科教学评估反馈会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21日 来源:

3月16日下午,学校召开2017年本科教学评估反馈会,总结评估情况,布置2018年春季学期本科教学工作。副校长邬大光参会并讲话,评估专家组组长分别通报评估情况,典范学院做经验交流,教务处处长计国君布置2018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由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训练中心主任、教务处副处长谢火木主持。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训练中心、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教学督导组成员,2017年本科评估专家成员,各学院分管教学、实验领导等参加了会议。

四位评估专家组组长依次做反馈报告,肯定了所评估学院重视本科人才培养和学风建设等个性亮点,并对所评估学院的个性问题提出整改建议。接着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吕鑫、经济学院副院长朱孟楠分别就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教学管理机制建设进行了经验交流。

计国君从教书育人、网络课程、毕业论文(设计)等三个方面总结了2017年评估的情况。他指出,教书育人总体情况良好,但我们仍必须向大学课堂要质量,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和能力,提高师生的获得感;毕业论文(设计)较往年有所进步,但提升质量仍应是下一步各个学院重点工作之一;网络课程在“量”上推进较好,今后将工作重心转向深度的内涵质量以及深入的教学活动建设。

邬大光在总结讲话时指出,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灵魂,具备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成熟的重要标志。一流本科教育应该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操守、社会担当和责任、批判性思维以及跨学科背景的人才。他指出,各学院、各职能部门要强化“管理育人”意识,健全教学管理机制,严格教学管理;教师要坚持“四个相统一”,切实承担起课堂教学的主体责任,严格课堂纪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抓好学风、教风、校风。关于本次本科教学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邬大光要求建立本科教学评估问题实名制清单并进行通报。邬大光认为“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的基本定位”,学校应当坚持大类招生培养,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构建更加科学、灵活、开放的课程体系。本次培养方案修订,一要控制总学分,精简课程体系,打造精品课程,“每位老师上好一门课”;二要加大选修比例,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空间和成长路径;三要进一步推动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选课,鼓励开设学科交叉课程。

自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之后,我校坚持把校内评估作为“一把尺子”“一面镜子”,已连续开展了12轮,形成了常态化校内教学质量“年检”制度。近年来,学校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政策规划所发起的“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优秀原则和创新实践研究典型案例”项目,进一步优化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聚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教学能力及质量文化建设,形成了以日常教学质量监控为基础、年度教学评估和课程教学测评为重点、学生学习反馈和毕业生跟踪反馈为补充的多元化质量监控手段,实现对人才培养全环节的质量监控,建立“自我检查→自我诊断→自我反馈→自我整改”的IQA运行机制。

(文\教务处 图\宣传部)

责任编辑:黄伟彬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