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立德树人 >> 正文
厦门大学:走好“实践路” 绘就“文化卷”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2日 来源:校团委

“这是我第一次在国外过元宵!我要更加努力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这个寒假,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2级本科生刘政跟随“颉颃计划”海外社会实践队在马来西亚度过了一次“不寻常”的元宵节……从深入基层感悟领袖情怀,到传承非遗体悟闽人智慧,再到探究春节讲好中国故事,2025年寒假,来自不同院系的1564名厦大学子组成500余支实践团队,奔赴城镇乡野,在“行走的大思政课”中展现新时代厦大青年的挺膺担当,绘就新时代多彩文化卷。

近日,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公布“追寻领袖足迹 体悟优秀传统文化”2024—2025学年全省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评选结果,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单位称号,“赓续文脉,走向未来”文化实践队、“浙小味可真”队、厦门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研习班等3支实践队荣获优秀实践团队,梁宇航、刘晔、苏俊斌、徐睿、秦会等5位师生荣获优秀实践个人,《寻迹荆楚,融汇闽南》《福建的非遗红》《聚焦美丽中国,定格家的光影》《闽越乡村振兴传统文化先行:高等教育赋能乡土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以武夷学院为例》《从“千年海祭”到现代文旅,创新路径焕然非遗文化——以“送王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为例》等5项成果荣获优秀实践成果。

“把思政课搬进田野,在文化沃土中澎湃初心”

在漳州,厦门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研习班40余人实地走访谷文昌纪念馆、澳角村等地,深切缅怀先辈功绩,调研乡村振兴之路,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智慧和为民情怀。在武夷山,“教育筑梦青春力行”实践队围绕生态科技种植、创新人才培养、文化融合发展等方面,访谈武夷学院师生及燕子窠生态茶园示范基地茶农,结合专业特点撰写报告,以高等教育赋能闽越地区乡土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提炼出“三链融合”发展模式和“校地协同”创新机制,为乡村振兴与文化发展之路提供可行方案。在西安,“国旗先锋”实践队前往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校区,参观交大西迁博物馆,深入学习“西迁精神”精髓,体悟爱国主义精神。

“当源代码碰撞非遗,在文化传承中探索新路”

创意与创新学院“追寻”实践队联合湖北省工艺美术协会主办“江海相遇,巳巳如意”2025迎春送福公益活动,巧妙融合AI与手绘,设计系列联结荆楚和闽南文化精髓的文创产品,彰显文化薪火相传魅力;环境与生态学院“美丽中国·回家”寒假社会实践队用镜头记录传播春节故事,以新媒体记录和传播中华文化。“福韵探源”“廌护王船”“红韵福建·非遗传承行”“赓续文脉,走向未来”等多支实践队则多维度调研与挖掘福建宗祠文化及南音、提线木偶戏等非遗文化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录制微课宣传并着眼传承现状提出针对性发展措施,用青春视角解码传统文化密码,以数字技术激活非遗传播动能。

“以青年味诠释中国年,在文化互鉴中贡献担当”

聚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颉颃计划”海外社会实践队20名师生深入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通过文艺演出、非遗体验、座谈交流等多元文化活动,向各国青年展示中国春节的魅力和文化内涵,增进中外文化交流,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贡献青春力量。聚焦国潮民俗发展,“汉风雅韵出关行”实践队在龙岩市长汀县河田镇伯湖村开展支教,将汉服文化之美融入课堂,宣之于口,让更多人感受中华传统魅力。“浙小味可真”队深入浙江多地,探寻倒笃菜背后的文化脉络与地域特色,生动讲述故事内涵。

青春实践脚踏实地,文化传承知行合一。厦大学子的实践风采获得学习强国、中国网、人民网、央视网、新华网等国家级及省市级报道近40篇,还获得亚洲电视新闻、印度尼西亚Tempo报纸等多家海外媒体报道。下一步,厦门大学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导向,凝聚实践育人合力,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铸牢理想信念、铸就担当品格、铸炼吃苦作风、铸成奋斗精神,成长为文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的先锋力量,扎实推动新时代实践育人提质增效。

(校团委)

【责任编辑:谢晨馨】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