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学习时报》刊发“习近平同志对科学决策的重视是一以贯之的”——习近平在福建(二十九),本期采访对象是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兼任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等职的李非教授。厦门大学在前一阶段认真学习系列采访实录的基础上,及时组织教师跟进学习,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认识和领会,教师们纷纷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开展研讨交流,畅谈感想体会。

加强高校智库建设,积极参与科学决策
习近平同志主持福建省政府工作后,非常重视听取各方专家意见,组建专家咨询组,发挥智囊团作用,集思广益,凝聚力量,参与科学决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为深化改革提供动力支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外文学院黄荍笛助理教授认为,我校素有“南方之强”的美誉,在新时代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中,应该主动引领我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积极参与我省各领域重要问题研讨及解决,群策群力,推动决策机制在思想交流和观点互鉴中走向科学化与民主化。
数学科学学院张文教授表示,要时刻紧密联系实际,把采访实录学习成效体现到教学科研工作之中,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牢记使命,在科研成果的转化上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努力服务国家和地方,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助力作用,积极参与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等各个方面。
生命科学学院梁君荣教授谈道,要推动高校和地方共同搭建科学研究资源共享平台,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坚持学研相长,科研为民,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前瞻性问题进行创新性研究,推动科学研究与地区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坚持智库建设与学科发展同行,为福建省的全面振兴发展作出新贡献,突显新型智库服务社会服务决策的功能与作用。
材料学院高分子材料教工党支部书记许一婷教授说,“我们通过建设省重点实验室、基地、协同创新中心、618分院、校企研发中心等多层次创新平台,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着力于解决行业技术共性问题,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参与多项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起草与审定工作,承担厦门市新材料‘十三五’规划与福建省化工研究报告编写任务,体现了我们的科研产学合作已经进入到‘引导行业科学发展’的层面。”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与集成电路系主任、党支部书记于大全教授对于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性深有感触,“集成电路技术是信息社会的基础,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标志之一,是目前争夺创新主导权的关键领域。”他认为,要以厦门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为契机,着力突破前沿核心技术,培养紧技术进步的重要性缺人才,加快产学研攻关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带动海峡西岸集成电路产业与人才聚集,推进产业升级,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把握蓝色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采访实录中提到,“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每次专家咨询会,他都会提出要用好海洋资源,加快发展‘蓝色经济’,建设海洋强省。”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再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我们坚定走向海洋,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路上矢志不渝,接续奋斗。
南海研究院施余兵教授说道,“通过学习《习近平在福建》系列采访实录精神,作为海洋法领域的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研学结合,将研究所得运用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在海洋法方面的学科优势和厦门的区位优势,为厦门市、福建省乃至全国的海洋发展战略积极建言献策,特别是在海洋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养护等问题的立法上多多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在对外学术交流中,多多宣传中国的海洋发展理念和海洋政策。”
“厦门大学因海而生、伴海而长,是中国海洋科学的摇篮之一,是提升福建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来源”。海洋与地球学院应用海洋物理与工程系党支部副书记陈友淦副教授感慨颇深,“作为新时代海洋科学的教育和科研工作者,我们唯有牢记总书记嘱托,不忘初心,潜心开展海洋经济开发、海洋环境保护的科学问题探索和支撑技术研究,服务海洋经济、减轻海洋灾害和促进国家安全,把论文写在祖国的‘蓝色国土’上,才能为落实‘海上丝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海洋化学与地球化学系副主任、海化教工党支部书记汪冰冰教授表示,习近平同志建设“生态福建”为福建生态环境和福建人民保留了宝贵的财富。“做为一名海洋和大气科学领域的教育科研工作者,我将牢记使命,坚定自觉地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国家和福建省的地方需求,培养新一代青年人才,理论联系实际推动最新科研成果服务社会,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强国战略。 ”
发挥学科优势,写好“奋进之笔”
在学习系列采访实录的同时,教师们还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开展学习研讨,将这一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充分发挥各学科专业优势,投身学校“双一流”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教育脱贫攻坚战,写好新时代教育“奋进之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智慧与力量。
教育研究院教工党支部书记陈兴德副教授表示,多年来,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发挥了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国家队”的重要作用,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要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高大学治理水平、促进高校师生发展、完善高等教育学科建设提供服务。按照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总要求,进一步明晰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领域,提出富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努力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适切性。
医学院联合教工党支部书记罗芳洪副教授认为,我们要尊重医科发展规律,科学决策,合理规划,调整医学教学改革方案,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新型医学人才。面对当前国内外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也应尊重科学,科学决策,制定合理有效的疫情防控体系,为保护人民健康做出积极贡献。
航空航天学院自动化教工党支部书记洪文兴副教授说,“数字福建是数字中国的实践起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提出并持续推进的重要战略。现在,数字中国提升为国家战略,数字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我们课题组紧紧围绕数字中国、数字福建、数字厦门建设,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部署,开展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研究,编制厦门软件信息服务业年度白皮书,与湖里区政府、翔业集团共建数字经济创新中心,策划执行数字中国峰会创新大赛,不断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艺术学院陈胜凯教授是美术系、设计系教工党支部书记,上个月支部党员们前往福建周宁县开展文化共建活动。在那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建设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我们希望通过手中的画笔,呈现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生动展现出新时代乡村经济、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希望每一个文化共建基地,通过文艺工作者的努力,都能成为‘美丽中国’的一个缩影,成为绿色共享理念的一个代表作。”
继续教育学院在职教职工第一党支部书记李金水表示,继续教育学院积极参加学校支援宁夏隆德扶贫活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设专门网页板块,启动“厦门大学-隆德县定点扶贫在线培训”项目,免费面向隆德县各类管理干部和有关人员,提供疫情防控、思政、计算机等共超过40学时的专题课程,现已有1300余人次参加该项目的在线学习。
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苏俊斌副教授在学习采访实录时感到非常亲切,因为习近平同志当年攻读博士学位的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也是他正是攻读硕士博士的地方。前不久,他提交了福建省社科重大项目申报书,希望研究《<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福建>系列采访实录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脉络传承和逻辑关系研究》,努力要将学习《习近平在福建》的体会落实在大力推进教学科研工作的实践探索上。
(教师工作部 宣传部 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