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要闻 >> 正文
两岸协创中心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4日 来源:

3月22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简称“两岸协创中心”)第二次全体会议在我校举行。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孙亚夫、民革中央联络部部长李霭君、台盟中央联络部部长潘新洋、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所长周志怀、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汪文顶、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杨志刚,以及两岸协创中心各平台部分校内外专家代表等180人出席。两岸协创中心主任,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建发主持会议。

朱崇实校长在致辞中表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两岸关系做出的新论断,也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亟需深入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命题。自2012年10月,以厦门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简称“三校一所”)为核心的两岸协创中心在在两岸关系研究方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初步实现了跨学科、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的协同目标。希望通过本次全体会议,认真总结过去一年两岸协创中心的培育成效,进一步推进中心的建设工作,从而为顺利通过国家“2011计划”的认定做最后冲刺。

两岸协创中心执行主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教授代表中心汇报了过去一年两岸协创中心的培育成效。他表示,在过去的一年中,两岸协创中心以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为指引,先后争取到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等四家单位的支持,并协同了海峡两岸的30多家政、产、学、研、用单位,完成了中心理事会、学术委员会、五大研究平台的组建工作,在探索鼓励人才、资源和信息流动的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据刘国深院长介绍,在培育期间,两岸协创中心20位首席专家领衔的10支创新团队共争取国家级重大攻关课题24项,科研经费逾千万。在人才培养方面,两岸协创中心还打破学科藩篱,成功获批“台湾研究”交叉学科,积极探索复合型、应用型的两岸事务专门人才。

两岸协创中心不但潜心理论探究,还大力推动并参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伟大实践。在台盟中央、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和厦门市海沧台商投资区管委会等单位的支持下,两岸协创中心先后设立了北京交流基地、平潭实验基地和海沧实践基地,在两岸青年交流、社区发展、产业合作等方面开展实实在在的先行先试。此外,两岸协创中心还在台北、高雄等地设立研究基地,为定期化、常态性地派出研究人员、密切掌握台湾社情民意的脉动提供第一手资料。

汪文顶、杨志刚以及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朱卫东等分别代表协同创新中心共建单位发言,对中心工作表示肯定和支持。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在各平台小组会上发表了自己的感言和建议。此外,两岸协创中心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和学术委员会议第二次会议也同期举办,审议并通过了中心未来一年的工作计划。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于2012年10月,旨在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通过系统桥接的方式,更好地解决两岸经济合作、社会接轨、文教融合以及其他共同事务,巩固并深化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事实,并将中心建设成为海内外最具权威性的台湾研究思想库,人才库和信息库,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中心的牵头单位为厦门大学,共建单位包括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和福建师范大学,参与协同单位包括海峡两岸近40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实务部门。

(文\台湾研究院 季烨 图\宣传部 庄华)

视频链接:tv.xmu.edu.cn/show-6-616.html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