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0日下午,学校召开新学期工作布置会,校党委书记杨振斌就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和部署,并强调了有关事项。校长朱崇实全面总结今年1-9月我校行政工作,并对本学期工作要点做了说明,提出具体要求。
朱崇实首先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科建设与“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队伍建设、对外交流合作、改善办学条件、财务工作、改善民生条件九大方面回顾总结了今年前九个月我校工作的亮点和成绩,指出了差距和不足。

朱崇实从十个方面对本学期工作进行了布置:
一是人才培养。以校区调整为契机,全面组织好本科教学计划修订,进一步落实“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和本科生导师制;加强实验教育中心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抓好产学研创新基地建设,资助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大力推进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改革创新研究生课程体系;加强导师组建设,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召开厦门大学医学教育工作大会。
二是科学研究。继续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开好厦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大会;加强科研立项管理;持续推进若干重大科研平台基地建设;积极争取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竞争力。
三是社会服务与合作。抓好已签的校地、校企战略合作协议的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中共福建省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努力为福建省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海洋经济、旅游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四是学科建设与“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抓好“985工程”三期建设管理,做好“211工程”四期项目申报;坚持重点、特色、优势学科建设,推进学科建设国际化上水平;加强学校各类学术刊物建设,加大投入,开展评估,提升学术刊物质量和影响力。
五是队伍建设。继续加大力度引进高端人才;进一步实施“两个一”(力争派出100位青年教师到国外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访学研修、力争引进100位国外高水平大学毕业博士)计划,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引力度;推进与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相适应的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博士后流动站作为选拔优秀人才的试验站与储备所的作用。
六是对外交流合作。做好马来西亚分校建设工作,抓紧启动分校建设;积极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办好15所孔子学院。
七是改善办学条件。加快翔安校区建设,不断完善校区管理制度,确保校区“平稳、高效、安全”运行;扎实推进校本部基本建设;根据学院、研究院及学科发展特点,认真谋划多校区空间布局,做好校舍资源的调整和配置,特别是翔安校区启用后校本部公房的二次调配工作;加快信息化建设。
八是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加强资产的管理与运作;提高后勤保障与服务水平。
九是财务工作。圆满完成年度预算任务;严格贯彻落实教育部绩效考核要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项目建设效益;做好报账工作,加强学校各项经费尤其是科研经费核算管理。
十是改善民生条件。努力改善教职工住房条件和生活待遇;做好学生资助和医保改革工作。

杨振斌在讲话中对上学期我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筹备开好学校第十次党代会、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干部队伍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认真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好工青妇、统战和离退休工作以及加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等十个方面对本学期工作进行布置。
杨振斌特别强调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当作当前和今后的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推动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校上下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十八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抓好人才培养工作,为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是认真筹备召开校第十次党代会,精心谋划学校新时期改革发展思路。校第十次党代会是全校师生员工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开好第十次党代会代会,对于我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学校向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从讲政治、讲全局的高度,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扎实做好第十次党代会的各项筹备工作。
三是以翔安校区启用为契机,全面提升办学质量。翔安校区建设是学校办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改善办学条件、拓展办学空间、优化学科布局、更好地服务国家和海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翔安校区的启用,一校三区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上,以长远的眼光、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谋划多校区空间布局、校舍资源、学科平台的调整与配置,进一步思考在多校区格局下,解决在人才引进、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协同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后勤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进一步解决原来由于空间有限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问题。同时,要保质保量完成好翔安校区剩余工程建设任务,提前谋划后续入驻单位的相关工作,加强管理,确保翔安校区运行平稳、高效、安全。
四是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人才培养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坚持师德师风建设常抓不懈,把师德师风建设当作学校教职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教书育人能力,大力提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引导教师爱岗敬业,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在广大教师中营造潜心研究、严谨治学、诚实守信的学术氛围和包容、和谐、敬业的文化氛围。
五是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继续发挥优良传统,一切为了学生,一切着眼于学生成长成才,从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实际需求出发,从培养创新人才的需求出发,充分尊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着力提高大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学校全体教师都要高度重视教学工作,教书育人是一个大学老师的本职和本份,要牢记“学生的事情不能耽误”。在丰富内容、创新方法、健全机制上下功夫,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作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解决学生在学习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统筹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和环境育人。
校党委副书记陈力文主持大会。校领导,校长助理、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在任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中央委员,省市主、副委,统战团体全国委员,学校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负责人,全校副处级以上干部,学院(研究院)办公室主任,系主任、副主任,团委书记、副书记,辅导员,离退休老同志代表,部门工会主席,校学生会主席、研究生会主席,附属医院代表参加了会议。
(文\陈浪 图\潘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