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5日-7日,2011年度中国富布莱特学友会(筹)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我校召开,国内130多位富布莱特学者相聚厦大,共同探讨“面向未来的中美关系”。
5日上午,开幕式在科艺中心一楼多功能厅举行,我校校长、学友会筹委会主任朱崇实,美国驻华大使馆公使Thomas F. Skipper,教育部国际司美洲与大洋州事务处处长杨军,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学友会秘书长宗瓦在主席台就坐并先后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袁卫主持开幕式。

朱崇实在致辞中代表厦门大学热烈欢迎全体与会学友,向富布莱特项目的参与者,向富布莱特先生和该项目中美双方的组织者表示崇高敬意和诚挚感谢,向筹备本次大会付出辛勤劳动的领导、朋友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朱崇实表示,90年来,厦门大学始终坚持国际化办学方向,已与境外17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在国际化办学过程中,富布莱特项目是厦门大学极其重要的依托平台,1992年,厦大成为富布莱特项目的中方参与院校,至今已有17位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到校访问讲学,同时有18位厦大优秀学者赴美交流深造、访问讲学。这些赴美归来的学者已成为我校所在各学科带头人,为厦门大学的人文社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朱崇实说,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富布莱特学者在交流学术、沟通联络方面从此有了常态化、更加全面的平台。今天,中美双方来自各学科领域的学者在此聚集,围绕“面向未来的中美关系”进行交流研讨,一定会产生很多具有前瞻性的真知灼见,为推动中美两国的文化教育交流做出积极贡献。希望今后富布莱特学友会把厦门大学作为自己的基地,各位学友多到厦门大学进行交流合作。

Skipper在致辞中表示,面向未来的中美关系要靠两国人民共同努力,加强双方在各领域的交流。他指出,在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的重视和支持下,两国政府决定建立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该机制对双方都是十分重要的,中美两国的富布莱特学者应积极推动彼此间的人文交流,夯实中美友好的社会基础和民意基础,为中美关系发展注入新活力。

杨军表示,深化中美两国人民人文交流,加强心与心之间的理解与沟通,对促进中美两国关系健康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2010年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建立以来,双方已在各领域形成了一系列交流计划和具体项目,其中包括许多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项目,教育部正会同各有关部门积极落实。富布莱特项目为加强中美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尊重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各位学友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是中美教育交流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希望大家能在新一轮中美人文合作交流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宗瓦汇报了学友会的工作,对未来做了展望。


开幕式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章新胜做题为《增进相互了解、促进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主旨报告,充分肯定了成立学友会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自身的学习工作经历,分别就“全球变局中的新趋势、新现实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在新时期的特殊重要性及未来如何构建和拓展中美交流,特别是人文和民间领域交流的新格局”两个重要议题提出看法,最后就学友会今后的发展给予建议,提出期望。朱崇实主持报告会。
5日下午及6日上午,与会学友按政治与国际关系、法律与社会、经济与管理、人文与艺术、教育与心理、环境与科技等专业领域进行分组讨论,并按地域分布召开区域片会。
朱崇实在小结时表示,本次大会得到了各位学友的肯定,大家认为,通过搭建平台,达到了交流沟通的目的。本次大会上,学友们积极评价了章新胜会长和宗瓦秘书长的报告,围绕各自领域中涉及中美关系的内容,进行学术交流、分享学术成果,对学友会今后的建设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朱崇实希望学友会秘书处能认真梳理归纳本次大会的讨论内容,形成总结性的报告,供有关部门参考,同时促进学友会今后更好发展。
富布赖特项目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声誉最高的国际交流计划。中美富布赖特项目是该计划的一部分,由美国国务院与中国教育部共同出资管理,由美国驻华大使馆和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处共同执行。中美富布赖特项目目前分为赴美和来华两大类,至今已有1200多名美方师生来华,1150多位中方师生赴美,富布赖特项目在中国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中的影响力很大,对学科建设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陈浪 图\潘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