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要闻 >>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留学生们回信在厦门大学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23日 来源:学校办公室 党委组织部 教师工作部 学生工作部

6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回信,鼓励他们更加主动地了解中国国情,更加深入地读懂中国共产党,把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厦门大学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更加主动地记录中国发展,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向外界展现更加真实的中国国情、中国制度、中国风貌,共同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民意相融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刘俊杰说,学习了习近平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的回信,不由回忆起习近平在致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中,肯定厦门大学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后,我们要更加努力地面向留学生和世界各国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主动发声,促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改变一部分人对中国的无知和偏见。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之一。在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中,我们要努力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面临新冠疫情肆虐和世界经济下行的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在防控疫情和恢复经济上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我们要继续练好内功,办好自己的事,同时帮助世界各国渡过难关。在我校国际化办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服务好、教育好世界各国的来厦留学生,使他们成为中国发展的见证者、支持者,成为中华文化的介绍人、传播者,成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医学院副教授、MBBS留学生管理中心主任巩燕表示,从事留学生医学教育十六年来,自己接触过许许多多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青年学生是这个世界未来的建设者,世界会越来越多地听见他们的声音。作为一名高校留学生的管理者,自己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扎实做好留学生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向留学生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通过帮助他们融入在中国的生活,促进他们更多地与中国人民交流,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希望未来我们在国际媒体上有更大的声量,让更多的国际朋友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是一个可信、可敬、可爱的大国!

经济学院助理教授祝嘉良在阅读完习近平总书记给留学生的回信之后振奋地说:“厦大经济学科每年都会组织在厦的海外留学生参观和体验中国文化,让留学生进一步融入中国。我每一年都会参加该项活动,帮助留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从留学生的反馈中得知,他们对中国文化和闽南文化都有很深的感情。我在给来华留学生的课上也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总是鼓励留学生运用经济学的理论结合中国的视角,把中国的故事说好做好,给其他打算或将要来中国留学的同学做积极的榜样。我在每一年指导留学生硕士论文的过程中也是鼓励留学生多做中国研究。今年指导的硕士研究生Xin Qian KOH同学就熟练运用了中国消费者的数据,撰写出关于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高质量研究论文,广受答辩评委老师的好评。”

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讲师肖宁遥回忆到,我9年前外派德国工作时,一位70多岁的数学教师因为女儿在上海工作,常到中国走走看看,对中国产生了很深的感情,回到德国后,他主动学习汉语并参加汉语水平考试。他曾经邀请我们到他家里做客,还在花园里升起了五星红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而不是臆想的中国、道听途说的中国。把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中国,看看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所做出的努力,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人心是相通的,我也常对我们的外国学生说,当我从事国际汉语教学时间越长,有一种感受也越来越深,那就是,中国人,外国人,各个国家的人,我们异土异俗,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我们并没有不同,学生们也深以为然。加深了解是我们沟通的基础,也是一个通道,让我们可以通达彼此,民心相通,美美与共,和合共生。

管理学院辅导员高瑜聪自豪地说到,我是一名毕业班辅导员,今年我有2名外籍博士生顺利毕业并正在积极应聘中国的高校教职工作,决定把家安在中国。百闻不如一见,他们告诉我,中国发展迅速而全面,积极的经济政策不仅会利好中国,也正在令全世界受益。厦门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国家队”,百年来坚持开放办学,吸引了大量海外学生来华学习深造。作为一名思政工作者,要传承好厦门大学“深耕本土,面向世界”的优秀基因,要在“阐扬世界文化”的同时,引导我们的留学生主动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历史,讲好中国故事,为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做出实实在在贡献。

法学院2020级博士生陈敦坤谈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留学生们回信的精神为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做好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工作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时,特别肯定了我校“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如今厦门大学的国际化程度与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来到厦大学习交流。这些留学生与我们一起生活学习,一定意义上是中华文化与世界交流互鉴的桥梁和纽带。对此,我们要立足本位,结合所学与所长,把中国的故事和中国的历史向他们讲好讲透,让更多的留学生深入全面地认识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深化不同文明与文化的相互理解、包容互鉴。

国际关系学院2019级外交学专业本科生梁嘉好深受触动,她认为,留学生朋友们来中国、看中国、听中国、读中国,是中国与世界文化相融的桥梁;在特殊的历史节点,他们更是我们与世界各族人民相隔千山万水交流的“民间大使”。文明之演进,是依靠每一位人类社会成员传递信念、求同存异而造就的。在教育国际化的潮流下,我们大学生也应当积极、友善地与留学生朋友们交流、合作,肩负起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

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Michaela Chen(阿根廷籍)倍受鼓舞,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百闻不如一见,欢迎你们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这句话让我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在来中国读书前,我担心中国卫生环境不好。但当来到厦门读书后,我发现厦门的城市卫生和环境都很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这里的人也很热情友好,我非常喜欢这个城市。而且到中国读书后,我发现出门都不用带钱包,用手机支付就可以,非常方便快捷。目前我去过福建省内的几个城市,印象都很深刻。未来有机会的话,我一定去更多的地方,进一步感受中国多姿多彩的文化底蕴。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生严春飞指出,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对我们中国青年学生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指明了方向。认识国情、学习党史是基础条件,因为我们要讲的是真实的、立体的、全面的中国故事。回望历史,那一段段艰苦奋斗的岁月,是中国故事的真实印记。作为中国青年学生,我们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断汲取前行的力量。我们还要扎扎实实学习专业知识,全面提升个人本领,为讲好中国故事打下基础、创造条件。我们更要主动承担责任,传播中国故事,让更多的国外友人了解真实的、强大的中国。

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2019级硕士研究生Incent Chandra(印尼籍)表示,我来到中国留学,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深深震撼了我。2020年疫情来势汹汹,我亲眼看到中国政府认真对待疫情大流行的威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当其他国家仍在努力抗击疫情的时候,中国已经逐步恢复,走上正轨。2021年,福建省邀请我们东盟留学生参加八闽行,不仅带我们逛逛福建省周围,还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以及举世瞩目的成就。我看到中国共产党一直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我们要从中国共产党身上学会为人民服务的这一种精神。我深刻地认识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没有现在发展、崛起、和平的伟大中国!

国际关系学院学生韩诚(土库曼斯坦籍)十分激动地谈到,百闻不如一见,我来华两年多,在厦门大学学习生活期间,真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系列非凡成就,也深深体会到“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对包括我的祖国在内的沿线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发展。尤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消除贫困、发展经济和无私援助其他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方面作出大量富有成效的努力。我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学习讲座,深受鼓舞和启发。前几天,我还和中国的伙伴们一道登上舞台,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令人激动的歌曲。在这里,我感到非常安全、开心,毕业后,我希望能做推进土中两国友好发展的大使。

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ichard Yeboah(加纳籍)认为,近年来,在习主席领导下,中国领导人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经济经历了巨大的改革。俗话说:“一个领导者是知道路的人,走过路,并引领路。”中国共产党不仅是这个伟大国家快速发展的关键,而且在融合和协调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关系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作为厦门大学的留学生,我们非常感谢习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给予我们的无数支持。

(学校办公室 党委组织部 教师工作部 学生工作部(处))

【责任编辑:陈浪】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