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要闻 >> 正文
校地联动学党史 赓续血脉开新局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29日 来源:宣传部

6月28日,福建省委宣传部、厦门大学、莆田市、龙岩市以视频连线方式,共同举办“囊萤星火 扬才先锋”校地联动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邢善萍,教育部党史学习教育高校第九指导组组长路钢出席并讲话,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张彦主持。

邢善萍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重温党的百年历史,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要在加强思想引领、弘扬革命传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中心大局等方面深化校地联动,推动广大师生和党员干部在学史明理中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初心使命,大力营造共庆百年华诞的浓厚氛围,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贡献力量。

路钢充分肯定厦门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他表示,此次活动既是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也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的一次成功探索。希望厦门大学进一步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总要求,继续扎实推进有关工作。

张彦表示,厦门大学高度重视红色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彰显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育人优势,不断丰富红色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时代内涵。学校党委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让党史学习教育更有感染力、更有生命力,让校地联动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合作成效更加彰显,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对厦大办学的重要要求和殷切期望落到实处,以优异成绩向建党百年献礼。

活动中,厦门大学、莆田市、龙岩市有关同志分别讲述了福建省和闽中、闽西地区第一个党组织的诞生故事,介绍了用好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做法。


赓续红色血脉

百年厦大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深厚的红色基因,培养了一大批以爱国报国为己任、以共产主义为信仰的仁人志士。1926年2月,厦大学生罗扬才在厦门大学成立了福建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厦门大学支部。自此,“囊萤星火”,以燎原之势推动了闽南、闽西地区革命迅猛发展,推动了福建早期中共地方组织的建立。

福建省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厦门大学支部的所在地厦大囊萤楼

1926年2月,厦大学生陈国柱在莆田建立闽中第一个党支部。自1921年10月,莆田籍学生陈国柱考入刚创办不久的厦门大学,就在一边求学中一边探索革命真理。在厦门大学进步思潮和革命氛围的滋养下,陈国柱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12月,陈国柱奉中央指示回到莆田,应聘在哲理中学任教,宣传革命道理,培养进步学生。1926年2月底,陈国柱在哲理钟楼二楼宿舍内成立中共莆田党团混合支部。源于厦门大学的革命火种,开始在莆田熊熊燃起。

哲理钟楼旧貌(莆田二中供图)

1926年6月,厦大党支部发展的党员阮山、林心尧建立闽西第一个党支部。在1926年2-3月的时候,阮山在厦门由罗明、罗扬才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林心尧由罗扬才、邹纯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初夏,汕头特委派阮山和林心尧一起回永定组建中共永定支部。阮山、林心尧到达永定后迅速开展工作,在阮山家乡的万源楼成立了中共永定支部。在永定党支部的带动下,永定区域内先后建立了中共金丰支部、溪南支部、太平支部等,革命运动进入了新的阶段。

万源楼旧貌(龙岩市供图)


创新学习载体

“我现在所在的囊萤楼,是中共厦大支部成立旧址。”

“我背后就是莆田哲理钟楼,闽中第一个党组织在这成立。”“万源楼座落在永定上南村中,闽西第一个党支部的党员会议就在三楼厅堂召开……”厦大在读博士生、扬才班学员王长庆,厦大哲学系校友、莆田市荔城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林剑铭,厦大历史系校友、龙岩市党史办主任苏俊才先后分享了福建省第一个党组织、闽中第一个党支部以及闽西第一个党支部的故事。在党史、校史、地方史互相融合中,在校师生与分布八闽大地的校友代表,重新走进当年革命旧址,穿越百年峥嵘岁月,深情讲述那些荡气回肠的光辉故事。

“罗扬才在牺牲前曾写下这样的诀别誓言:‘各位同志,不必为我悲伤,应踏着我们的血迹前进!’每当想起这段话,我的心中,都深深怀念这位永远年轻,永远坚强,永远对祖国、对人民赤胆忠心的学长。”王长庆动情地分享到,他说:“作为新时代‘小扬才’,我们要像罗扬才学长那样,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

厦门大学数千名师生线上收看了联学活动。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系、城市规划系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熊慎兵说到,活动通过主题分享、历史回放、实地参访等形式,讲述身边的历史、身边的感动,“我深深被曾经照亮八闽的囊萤之光所震撼。”海洋与地球学院同位素海化研究生党支部申雅晴表示,“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学长为了革命胜利而做的不懈努力,要牢记党史,学好这本厚重的教科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系本科生党支部何可说,当代中国青年与新时代同向同行,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我们要见贤思齐,要像学长们一样心系“国之大者”,立大志、明大德,践行“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的使命担当。


深化校地联动

厦门大学党委部门负责同志、基层党委书记代表线上收看活动

“厦门大学是国家的大学,也是福建的大学。”福建这片热土滋养了厦门大学,激励着一代代厦大人勇往直前,始终同党和国家同频共振、同向同行。校地联学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共同开辟新局,既有历史的精神纽带和信仰的接力传递,也是厦门大学与八闽大地始终相伴相依、共进共促的体现。

2021年4月,在百年校庆之际,厦门大学与福建省九市一区建成“八闽园”,通过对各地特色文化元素进行艺术加工,打造了一座彰显福建省内各地市地域、文化和产业特色的教学、科研、科普功能一体化基地。厦门大学积极组织师生到省内各市区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实习点开展现场实践教学,系统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化、在地化、特色化。始终把用好红色资源作为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用好身边“鲜活教材”,开展“身边的‘四史’”主题实践,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同时,聚焦服务社会发展开新局,坚持“四个面向”,努力打造“国之重器”,重点建设高端智库,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能力,为福建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作出更多贡献。

此次活动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共厦门大学委员会主办,中共莆田市委宣传部、中共龙岩市委宣传部协办。福建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许守尧,教育部党史学习教育高校第九指导组副组长周学东、刘永章,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叶燊,莆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吴桂芳,龙岩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詹昌建,厦门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李建发,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全海,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徐进功参加活动。

(文/洪春生、黄伟彬  图/黄春晖、庄华、莆田市委宣传部、龙岩市委宣传部、厦门大学各学院)


【责任编辑:张夏】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