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0日下午,2018年厦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优秀成果汇报暨表彰会在化学报告厅召开。校党委副书记、学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林东伟副书记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各学院分管本科生工作党委副书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心成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参加实践教学的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师工作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进功主持。
马克思主义学院石红梅副院长对2017-2018学年厦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作了总结与展望。石红梅指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取得的总体成效中,师生参与度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基地的依托作用逐步增强,实践教学的显示度不断提高。本轮的实践教学工作中,实践教学形式进一步创新、实践教学工作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与教师的科研工作进一步密切结合。同时提出要提升师生的社会调查专业素质,加强课题的整合力度并形成体系,做好实践教“三步走”的过程衔接,建立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安全预案。
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训练中心主任、教务处副处长谢火木宣读了《关于表彰2018年厦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优秀调研报告、优秀指导教师的决定》。其中一等奖16组、二等奖32组、三等奖49组、优秀奖48组,白玉国、贾凯、郑雁、庄三红、董兴艳等17人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法学院2017级本科生王飞宇、经济学院2017本科生康炜隆、外文学院2017级本科生王宇轩作为学生代表分别作题为《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育人体系调研》、《敢问路在何方——关于残疾人出行障碍的调查及解决方案探究》的优秀成果汇报和优秀视频《表情包你到底想说啥——论马克思主义原理在表情包中的应用》的展播。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奇琦作为指导教师代表发言。她结合自己指导的实践团队具体实践经验指出,好的社会实践选题应该具备两个特质:一是直面现实问题;二是理论内涵。有了好的选题,还需团队成员的密切配合,不断克服实践困难,才能将实践做好,做出成果。

林东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工作要求。一是要提高认识。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工作,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环节抓实抓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行合一是当代年轻人的成才要求,也是必备素质。要牢固树立实践的观点,勇于实践、善于实践,成为担当民族重任的时代新人。二是要提升质量。要认真学习领会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立足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紧紧围绕课程大纲,加强各门课程实践教学的整合力度,创新实践形式,提升实践教学质量,让思政课更加生动,针对性和感染力更强。三是要协同育人。思政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育人效果明显,各部门、各学院要通力协作,发挥所长,不断加大资源投入,完善协作平台,形成协同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要围绕实践教学抓好相关工作落实,取得更多成果,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更上一层楼。
徐进功作总结发言。他希望老师们能够更多投入到思政课实践教学这项光荣的育人工作中,并把实践教学与科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与重大现实问题的长期系统的跟踪研究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推进实践育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做出更大的成绩;希望同学们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更加积极主动,把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徐院长强调,要把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进一步做实做深,提升我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品牌的影响力,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工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宣传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曹熠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