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今天你分类了吗? ——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启动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21日 来源:

“相信细心的同学肯定发现了最近一段时间不管是宿舍楼下,或是食堂旁边,还是学校里面其他角落的垃圾桶都有了更细致的分类……”伴随着学校广播电台关于垃圾分类专题宣传介绍的声音,经济学院2016级本科生孙明慧又开始了新的一天垃圾分类宣传督导志愿者的工作。

孙明慧是学校思明校区45名垃圾分类宣传督导员志愿者的一名。每次上岗,她和小伙伴都会穿上志愿者马甲,带上竹夹子,戴好一次性口罩和手套等工具,定时定点做好桶边督导,引导在校师生形成正确分类垃圾的习惯。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是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打造绿色校园的重要一环。近期,我校在广泛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全面启动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和实践。

上下合力 走实“最初一公里”

学校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立了以邱伟杰副校长为组长的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同时在翔安校区也成立了由校长助理、翔安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光任组长的翔安校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小组,建章立制,明确分工,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方位落实落细落好。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动员部署工作会,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对可能出现的困难进行研判,有效整合各部门力量,形成上下一心的合力,并多次带队深入校园各重点区域进行检查。

从对校内教工住宅区、学生宿舍区和公共区域垃圾桶分布及数量的统计,到会同区环卫处、滨海街道等部门开展实地调查,科学拟定校内垃圾投放点;从召开师生代表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改进垃圾分类工作,到制定《厦门大学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试行)》《厦门大学翔安校区推进学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从入户发放宣传材料、小海报,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等活动,从校报专版、电台专题、微信推送到公众号“校园垃圾分类助手”的开发等,全校上下已经形成做好垃圾分类的共识,齐心协力共同走实垃圾分类工作“最初一公里”。

多措并举 走好“最后一公里”

目前,我校在校内住宅区、学生宿舍区和公共区域设置了90余个垃圾投放点,并配备700余个分类垃圾桶。为更好提高垃圾分类中转运输能力,我校还在后山花圃设立统一的垃圾集中转运点。翔安校区目前在学生公寓园区设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20个,其他公共区域11个,学院垃圾集中点9个,投入可回收、其他、厨余、有害四类垃圾桶545个,不锈钢垃圾分类桶60套。

住宅区和宿舍区分拣完成后,厨余垃圾就会由专门车辆收集运送至处理点。我校协调市政转运车每天进校开展厨余垃圾直运,并在本部配置了3部电瓶车,每天集中转运40余桶厨余垃圾。在翔安校区,我校协调厦门市市政集团和翔安区环卫处进行收运处置,做到日产日清。从分类投放到分类收运,我校科学设置投放点,配齐相关人员,加大硬件投入,努力解决垃圾分类 “最后一公里”问题。

硬件的配备也需要人员的督导。在思明校区,学校组建了一支督导员队伍,现场督导垃圾分类。目前,住宅区已上岗15名督导员,公共区域上岗4名督导员。同时,为更好地在学生宿舍园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学校动员各学院青年志愿者的力量,对学生宿舍园区进行包干,定点招募志愿者负责垃圾分类劝导工作,并依托团支部,结合团日活动开展垃圾分类引导志愿活动。后勤保洁员也参与其中,补充协助。在翔安校区,在学生公寓垃圾分类投放点组织50余人次的志愿者帮助同学们对生活垃圾进行正确分类。作为翔安校区师生的学习中心的德旺图书馆内,贴着蓝色和黄色标签的垃圾桶也已成双结对、准备就绪。工作人员早早带上生活垃圾分类红色袖章,为进入图书馆学习的师生们发放生活垃圾分类手册。

生活垃圾分类有助于资源循环再利用、变废为宝,对增强可持续发展理念,养成绿色简约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来自公共事务学院的彭同学说。

翔安校区学生公寓一位志愿者表示,大部分同学都较为自觉地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还有些同学在志愿者的劝导和帮助后也能将生活垃圾正确分类。

“美丽的厦大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缔造。垃圾分类让我们的环境更美好,让地球的资源更有效利用。”一位正在投放垃圾的教职工说。

学校资产处处长谢银辉表示,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战,接下来,我们还要不断提高站位,创新模式,继续加大宣传和源头分类力度,通过抓重点攻难点、补短板强弱项,才能在校园垃圾分类道路上走得又稳又快。

(宣传部 欧阳桂莲 团委青年媒体中心翔安校区分中心)

责任编辑:欧阳桂莲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