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1日上午,“经济日报校园行”走进厦门大学活动在厦大经济学院N402报告厅举行。活动中,经济日报社一线编辑记者与我校师生面对面交流,探讨经济热点话题,讲述新闻采访故事和媒体融合发展心得。
经济日报社副社长林跃然,我校党委副书记林东伟,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师工作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进功,经济日报社经济研究部主任、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院长孙世芳,经济日报社福建记者站站长薛志伟,我校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黄鸿德,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郑树东及我校师生代表近400人参加了活动。活动由经济日报社新闻发展中心主任王智主持。

林东伟在致辞中说,多年来经济日报始终关注厦大、宣传厦大,在宣传我校改革发展办学成就、扩大学校影响、提高学校美誉度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在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等方面,也对我校给予了有力支持。近期双方还将共建经济新闻人才培养基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品牌宣传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尤其是双方将共建国家级研究智库,希望我校师生充分发挥厦大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与经济日报密切合作,聚焦国家重大战略,联手打造高水平经济智库,坚持中国立场、贡献厦大智慧、发出厦大声音。

林跃然在讲话中表示,经济日报将进一步在深度融合、整体转型上实现突破,加快挺进互联网这个新闻舆论工作主阵地,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形式,不断增强传播效果,将以更有深度和温度的报道全力提高报纸的质量,使经济日报的品牌越来越亮。他相信,通过“校园行”活动,经济日报和厦门大学将成为更为密切的合作伙伴,也殷切期待更多厦大学子能成为经济日报的一员。
经济日报社经济研究部主任、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院长孙世芳做了题为“《经济日报》近期关注的几个经济热点话题”的主旨演讲,经济日报社宏观经济部采访一室副主任林火灿、新媒体传播部编辑、记者杜秀萍分别做了“如何讲好经济故事”、“与时代融合共长”的演讲,与我校师生分享了当前经济热点和经济新闻采写传播的规律、现状和趋势。

如何讲好中国经济故事?如何转变话语风格,创新传播形式,将“有意义”的报道做得“有意思”?如何强化专业性、新闻性,使报道更接地气、更有趣味性?在互动环节,经济日报社编辑记者与我校师生还就当前经济热点和创新新闻传播手段等话题进行零距离交流。
“经济日报校园行”活动是经济日报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思想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旨在发扬党报“开门办报”的优良传统,让年轻的大学生们更多地了解《经济日报》、阅读《经济日报》,也让《经济日报》更深入地走进校园,成为高校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大学生们成长的良师益友。
(宣传部 文\欧阳桂莲 图\庄华)
责任编辑:欧阳桂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