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材料学科两品牌赛事掀起“校园材料风”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06日 来源:

12月1日-2日,由教务处、材料学院主办的厦门大学第九届材料设计大赛暨第六届材料知识竞赛圆满落幕。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6个学部22个学院的500余名同学参加,同学们在趣味中学习知识、提升技能,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体会“材料世界”的非凡魔力,在厦大校园中刮起一阵“校园材料风”。

2日上午,第九届材料设计大赛总决赛在三家村广场拉开帷幕,大赛包括“舞材弄墨”和“让鸡蛋飞”两个项目。评委来自材料学院副院长罗学涛教授,省侨联副主席、校侨联主席程璇教授,院工会主席侯振清教授,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姚荣迁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汤明,院团委书记杜超。

罗学涛在致辞中指出,一年来,通过开启材料学院创新创业凌峰计划,材料学子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东元国际创意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实践赛等多项赛事中突破历史斩获佳绩;各类赛事累计参与人数约900人,为历年之最。他希望此次赛事让同学们迸发创新的活力,点燃科创的激情,投身学材料、用材料的创新实践。

“舞材弄墨”是竞赛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求参赛同学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利用身边常见的废弃物,设计并制造出各种实用、美观的作品。比赛分为作品线上展示和现场评分两个环节。在展示过程中,参赛队员从构思设想、材料设计、绿色环保等方面进行陈述,评委听取陈述后提出意见建议并作出点评。最终,新闻传播学院“废常完美队”制作的一组灯光组合作品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他们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次性筷子、塑料杯等,本着废物利用的原则,配合灯的光影,设计出结构独特的四盏灯——塑料灯简单大气,白璧无瑕;筷子灯琼楼玉宇,亭亭玉立;灯笼灯精雕细琢,七巧玲珑;拱桥灯出类拔萃,巧夺天工。

“让鸡蛋飞”是另一引人注目的趣味环节。20根吸管,五张扑克牌,一瓶502胶水,一颗生鸡蛋,在同学们的奇思妙想下变换出不同的结构。参加比赛的同学以3人小组组队,在有限时间内设计出一个鸡蛋保护装置,并不断挑战不同的高度,直至鸡蛋破碎。现场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鸡蛋的落地伴随着同学们的欢呼与惋惜。知识与趣味并存的比赛不仅让同学们收获快乐,更能加深对材料和结构设计的认识与体验。最终经济学院“邋遢女孩吃寿司队”以最高分获得一等奖。另有3支队伍获得二等奖,5支队伍获得三等奖。

经过在思明校区、翔安校区举行的笔试初赛,8支队伍突出重围,来到1日晚材料知识竞赛的决赛现场。决赛评委由材料学院教授李磊,副教授杨水源、林乃波,高级工程师周花,博士后李淑星,院团委书记杜超担任。

紧张激烈的比赛一触即发,参赛队员们灵活应对各类题型,既有考查知识广度的“小试牛刀”,也有比拼知识深度的“奋笔疾书”,更有考验反应速度的“争分夺秒”抢答。8支队伍大展身手,奋力冲刺。最终,材料学院“两菜一躺队”以及环境与生态学院“有请下一队”分别夺得专业组和非专业组头魁。其中,材料学院16级本科生宋炳儒、医学院2015级本科生陈张鹏荣获个人单项奖。周花作为评委代表上台为比赛作总结。她认为比赛参与面广,组织精细,效果非常好;她鼓励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应用所学材料知识,探索更大更广的世界。

一年一度的两大赛事,是校级科创品牌项目,由教务处、材料学院联袂打造,深受同学们喜爱。参赛不仅引导广大学生关注材料专业前沿,关注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推动广大学生深入材料领域积极探索,锻炼了团队合作的能力,有力提升了非材料专业学生认识材料、了解材料科学的热情,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开拓了新路径、新平台。

(材料学院 杨黥)

责任编辑:黄伟彬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