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第五届印尼华裔研究国际论坛”暨“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华侨华人:历史、现状与展望”在我校举办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06日 来源:

“第五届印尼华裔研究国际论坛”(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Indonesian Studies)暨“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华侨华人:历史、现状与展望”(The Maritime Silk Road and Southeast Asian Chinese Diaspora: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国际学术会议于2018年11月25—26日在厦门大学、泉州海交馆会场举行。本次会议由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主办,印尼Universitas Kristen Maranatha, Universitas Kristen Petra, Universitas Tarumanagara, Universitas Indonesia, Universitas Katolik Soegijapranata, 日本Rikkyo University, 马来西亚The University of Malaya 协办,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印尼、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六十多位学者、嘉宾参与。

11月25日上午,在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举行开幕式,南洋研究院副院长施雪琴教授主持,她介绍了会议的流程和参会的重要嘉宾。南洋研究院副院长吴崇伯致欢迎词,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印尼驻中国及蒙古大使H.E. Mr. Djauhari Oratmangun致辞,他强调,中国与印尼交往日益密切,最关键是要民心相通,加强人文交流。中国是亚洲地区的第一大国家,印尼排名第三,中印尼之间的关系对地区和世界的发展与稳定有重要作用。

在主题演讲阶段,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庄国土、印尼泗水佩特拉大学的Setefanus Suprajitno(林鸿安)博士、印尼万隆马拉纳塔基督教大学的Krismanto Kusbiantoro(罗志春)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的Wong Sin Kiong(黄贤强)副教授分别做题为“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福建海外移民”、“纽带与联接:关于印尼华人对中国‘新海丝’倡议的反应的一些问题与思考”、“万隆华人传统的跨文化旅游前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可持续性意义探讨”、“清末民初马六甲海峡两岸的中国领事和侨领研究问题、方法和史料——从史学研究到跨域研究”的演讲。

11月25日下午,在南安楼开展了分会场的讨论。分会场分为上下两场,一共12组的平行会议。会议主题多元化,内容丰富,包括印尼华人:文化遗产和影响,新海上丝绸之路和印尼的华人社区,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侨乡侨批及华侨华人研究,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研究“,一带一路”与东南亚,当代印尼华人社会:文化与认同,“东南亚华人民族:其他国家的视角”之一,“东南亚华人民族:其他国家的视角”之二,“东南亚华人社会史研究”之一,“东南亚华人社会史研究”之二,印尼华人及中印尼关系研究。

参会的学者在分会场的研讨会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且互相学习、探讨和评价。这些学者的研究大多具有田野考察的基础,在相关领域比较前沿,不同的学科、方法和理论视角,使得本次研讨会擦出了许多有意义的思想火花。这些都使本次研讨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不能忽视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新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倡议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泉州海交馆也是本次会议的重要分会场。11月26日上午,聂德宁教授发表了主题演讲,题目是“《开吧历代史记》英译本介绍”;泉州海交馆前馆长(现为名誉馆长)的王连茂教授发表“闽南族谱中海外移民资料的研究”主题演讲。聂教授和王教授的研究资料详实,逻辑清晰,问题明确,令参会的学者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他们的主题发言,也为本次会议增色不少。会后,泉州海交馆还专门安排解说员带领参会的学者和嘉宾参观,使大家了解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

(南洋研究院)

责任编辑:黄伟彬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