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1月17日至18日,第六届《中国语文》青年学者论坛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语文》编辑部和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联合主办。来自各地高校和科研单位的20余位专家及青年学者受邀出席本次会议。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梅研究员主持,厦门大学中文系李无未教授致欢迎辞,《中国语文》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所长刘丹青研究员致开幕辞。刘丹青强调,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传承,语言学同样如此,终身的积累以及不断地创新学习必不可少。青年时段对语言学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一段时间,年青时候科学思维、科学素养的养成,影响一生学术的高度。刘丹青研究员向在座的学术新锐们表达了期许,而后宣布会议正式开幕。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青年学者围绕汉语语法、词汇、音韵、古文字、方言等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交流。本次论坛创新性地设置了一对一评论环节加上听众提问环节,更好地促进了青年学者之间的互动,特邀专家也和青年学者们交流了学术研究心得,包括有:浙江大学汪维辉教授、北京大学汪锋教授、复旦大学陶寰教授以及厦门大学李无未教授等。本次论坛交流也为我校从事语言学相关研究的师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考方向。
论坛闭幕式上,方梅研究员代表《中国语文》编辑部致闭幕辞,追溯往届论坛传统,总结本次论坛的创新点,向与会青年学者们寄予期许,并对本次会议承办方致以热忱感谢。
厦门大学李无未教授代表承办方作闭幕致辞,向与会专家、学者们致以感谢,并对未来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以及中国语言学的发展提出美好的愿景与祝福。
《中国语文》青年学者论坛,包括更名前的“《中国语文》青年学者沙龙”已经成功举办五届,为中国语言学界培养学术新锐、推动学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次论坛在厦大举办为我校学者搭建了与国内同行交流的重要平台,一系列高水平的讲座让师生们享受了一场场丰盛的学术大餐,同时也提升了我校语言学科在国内的影响力。
(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黄伟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