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实践路上】“学习之路”探寻扶贫新模式,梦回延安重走红色之旅——我校“梦回延安”实践队赴陕西开展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10日 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为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寻求脱贫新策略,从7月29日到8月4日,在管理学院团委副书记吴荣梅的带领下,厦门大学“学习之路”实践团“梦回延安”实践队以“探寻扶贫新模式,重走红色筑梦之旅”为主题奔赴陕西省延安市、西安市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

走访基层,因地制宜落实扶贫新政策

实践的第一天,团队成员自觉发扬不怕苦、敢吃苦、会吃苦的延安精神,头顶烈日,徒步5公里奔赴延川县梁家河村并对当地村民作了深入访谈。

梁家河村给团队成员带来了一场精神上的洗礼。众所周知,延川县梁家河村是总书记知青时期插队下乡的村落,总书记也将梁家河村当做他的第二故乡。村史馆中,解说详细介绍了梁家河村与下乡知青的点点滴滴,从村里第一家铁匠铺到陕西省的第一个沼气池,梁家河村见证了知青们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蓬勃的创造力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意志。

从贫困村到“中国最美乡村”,梁家河的崛起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如今的梁家河村成功打造了农业、畜牧业、旅游业等多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型乡村发展体系,进一步解放贫困户的劳动力,在为广大贫困户脱贫提供了产业保障的基础上带动了村内经济发展。

在延川县扶贫局的大力支持下,实践队前往了吕家河村及张家屯村进行了实地访谈。吕家河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大力发展村内核桃种植业,种植核桃共1600亩,完成了农村产业扶贫的华丽转身。除此之外,村党支部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建起了可容纳260头牛的养殖小区,构建起“公司+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张家屯村则成功建立了“产业+企业+政府+农户”的产业经济,大力发展以养牛场、养鸡场、大棚蔬菜与沼气池为核心的循环经济,“积分制”充分调动村民主动脱贫的积极性。

座谈政府,宏观把控开创扶贫新格局

实践期间,实践队员去到了延安市扶贫局、西安市扶贫办并与相关负责人领导举行了有关精准扶贫的座谈会。

在与延安市扶贫局领导的座谈会中,申局长对延安市扶贫小组的总体工作情况做了简单介绍,并指出延安市扶贫工作小组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以及陕西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也离不开基层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政府主要通过建立档案的模式再辅以多项督查考核制度实现了精准扶贫,保证了延安市70%的贫困户都有产业覆盖。同时政府联合银行为贫困户降低贷款门槛,再结合建立互助资金会的措施为贫困户自主创业解决了启动资金的问题。为带动了整个经济体系的发展,政府还引入了京东、新浪、阿里巴巴等多家互联网公司。

在与西安市扶贫办领导的座谈会上,张主任详细介绍了西安市首创的“联村党委”机制,提出政府已经在周至县竹峪镇创设全省第一个“联村党委”,资源整合一体发展,逐渐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争取集中连片脱贫,开创扶贫新模式。此外,我们就乡村旅游扶贫进行了深入探讨,西安扶贫办表示将加强规划引领,推动业态提升。

通过与延安、西安政府人员的座谈会,我们深刻领会到了政府人员的担当与责任心,体会到了他们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团队成员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纷纷立下决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信党是带领人民奔小康的唯一领导,要以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态度,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作风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探访企业,微观调剂开拓扶贫新思路

为深入探寻精准扶贫的具体举措,发掘企业在扶贫政策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实践队员参访了例如陕西省农村信用合作社、陕西省扶贫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在实地探访中,我们看到了政府与企业协作的扶贫新思路的卓越成效: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机制;电子商务入驻乡村;扶贫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等各类举措并行,电商扶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有效结合,企业承担起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为精准扶贫、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厦门大学“梦回延安”实践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于8月4日正式落下帷幕。步履暂时停歇,但热情从不退却,赤诚的心灵永远在路上。实践队全体成员将立足于实践经历,结合各学科专业知识,相辅相成,形成全面、科学、深入的调研报告,总结成功扶贫经验,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亲身践行厦门大学学子“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为我校“双一流”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梦回延安”实践队)

责任编辑:曹熠婕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