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8月5日,厦门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厦梦江河”前往宁德福安和福鼎,开展“了解与宣传河长制,为保护河流生态环境助力”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过程中,他们贯彻落实“三见”:见河长、见行动、见成效,深入调研河域绿色转变。见河长,见行动
2016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的二〇一七年新年贺词中提到“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这句话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为了深入了解河长制的含义以及其制度优越性,“厦梦江河”实践团队发起了本次实践项目,并同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深改组第28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
7月31日,实践队员们来到福安的河长办,见到了河长办的王新胜主任。通过访谈问答的形式,队员们了解到福安市有关落实“河长制”的一些具体举措,包括“细划河道,乡镇分责”、“一月一考核”以及“普及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app”等。据王主任说,这些举措目前已初具成效:整个福安市目前已将河道划分为79段,分配给每个乡镇负责,并且每月对各个镇的治理情况考核打分;而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app现在的普及率非常的高,对于河道问题的即时发现和解决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一年多以来,在各级部门的配合治理之下,很多居民都反馈说水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而我们的目标是努力将不达标的水体全部改善至达标,这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时间。”王主任说道,话语间满是对河道治理的热情与信心。
下基层,见成效

“厦梦江河”实践团队跟随王主任前往福安市溪柄镇。当地河长办工作人员倪端给队员们介绍了溪柄镇河流的治理措施、污染问题以及治理成效,并且向队员们展示了“河长制”推行之前当地河流的资料和照片。
随后,在倪端的带领下,队员们到茜洋溪边实地考察。围绕着河流与丘陵,当地已然建立起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旅游景区。花卉园、玻璃栈道、红领巾水库、红色革命老区等,沿着清澈的溪流,一一展现在队员们的眼前。很难想像,这样美丽的景区,在三四年前竟是大片的家猪养殖场。
在考察结束后的座谈会上,叶勇河长提到目前溪柄镇主要河流的检测指标都达到了II类,河长制落实可谓成效显著。同时,叶河长也提到了包括“第三方介入帮助管理河道专管员”、“坚持发展绿色和红色”在内的未来规划。不过,他也谈及溪柄镇作为农业大镇,在处理畜禽养殖业时会出现“死灰复燃”的情况,同时像非法采砂这类涉及到多部门的行为,河长办处理起来有些力不从心。话语间,队员们体会到了河长治理河流的艰难与不易——一个农业镇向着绿色旅游方向的转变,从来都不像是考试时几笔写下那样简单。
勤走访,出份力

实践队员们来到福鼎市水利局,水利局局长向队员们介绍了福鼎市各乡镇河长制落实情况、流域保护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河长办的目标任务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厦梦江河”实践团队前往福鼎市鼎文化公园。当地河长办派遣李主任和专管员王念碰与我们会面。随后,队员们到达桐山溪边进行实地考察。
考察过程中,李主任为实践团队成员们详细讲解了福鼎市的河流治理力度、措施以及成效。同时,他还向同学们展示了为整理河道而建立的微信群,以此可以更方便地管理和通知相关人员。除了政府人员,还有许许多多的志愿者团队也自发地参与到河道管理之中,做到了全社会参与与监督。最后专管员演示了如何操作巡河时所使用的手机APP,并详细讲解了如何记录巡河轨迹,巡河中的问题如何上报和如何通知保洁员去清理。由此队员们感受到了在河道管理方面,河长办所下的力度之大,以及全社会参与的盛况。
作为大学生,应该要关心国家政策,多问多学多想多做。“厦梦江河”实践团队亲身实践,实地考察,边看边学,且行且思,追寻绿色发展理念,了解与宣传河长制,为保护河流生态环境助力,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光彩。
(厦梦江河实践队)
责任编辑:曹熠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