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我校广大师生通过手机、网络、电视等渠道,收听、收看会议开幕盛况,认真聆听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怀着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憧憬与希望,热议政府工作报告和热点话题,并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畅谈感想体会。
作为学校监察处处长,陈东军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及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这一论述印象深刻。他表示,当前,部分事业单位里仍存在机构定位不准,职能不清,效率不高的一些情况,特别是一些领域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今后要重点思考怎么样加强行政监察,特别是效能监察和纪委的联动作用,包括校内的一些职能交叉或职能空白地带一些改革。期待并相信学校将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做出科学可行的总体设计和具体制度安排。
党委党校副校长高和荣说,总理的工作报告系统回顾了过去五年党和政府带领人民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当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对2018年的工作作了展望和谋划。在他看来,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突出了以下三个关键词,一是发展,总理的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从过去追求数量的发展转变为高质量的发展。高质量的发展,是强调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内涵式发展,是符合发展本身的一种发展。二是充分就业,强调要以充分就业为核心,统筹谋划经济发展目标。三是科技创新,要从过去的跟跑变成并跑、领跑。这三个关键词深刻地体现出党和政府在今后五年中的发展的导向和发展的价值取向。
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朱仁显表示,在十九大顺利召开之后举行这次会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来自全国各个领域的两千九百七十位代表,带着人民的嘱托来到北京,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权、决定权、监督权、任免权,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这次人大会议的议程内容丰富,除了听政府工作报告,还要听常委会的工作报告,以及法院、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以及审议这些工作报告。除此之外,还要审议宪法修正案、监察法草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方案等等,这些对我国下一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次会议的宪法修正案和监察法草案,将大大地深化中国的政治改革,推动中国的政治发展,这无疑也将推动我国整个现代化事业向前迈进。
公共事务学院2014级博士秦妍为国家的快速和高质量发展感到骄傲,为能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见证者和全程参与者感到荣幸。她说,新时代,青年学生,要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不仅要做一个有思想的学者,更要做一个心系家国荣辱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要主动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关注民生发展,自觉提高自身的政治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要勤奋钻研,刻苦学习,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品格和能力。在不懈拼搏和努力奋斗中,书写青春华章,成就人生梦想,不负国家和学校的艰辛培养。
人文学院2015级本科生、学生会主席彭博听完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深感这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尊重经济规律、尊重群众意愿、符合国情的好报告。他说,作为一名中国公民,过去五年幸福感与安全感不断增强;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对未来有了更加明确的努力方向。报告给予学生工作诸多启示:报告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要求,学生干部要发挥示范作用,多平台宣传,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报告对“港澳台工作”的论述对学生会相关工作具有极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深化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则鼓舞我们融入基层,参与社会实践,更好地服务同学、服务社会。同时,作为学生干部,要树立极强的政治意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身边同学。
管理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会副主席吴烨表示,过去五年,我国在经济、民生、监管、外交、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在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青年作为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更应积极投身科研、创新、创业中,把国家对人才的需要作为前进目标。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身份提醒我,要以十九大的精神为引领,强化服务职能,立足同学需求,提升服务温度,积极代表同学利益,拓新活动形式,以同学们的获得感、幸福感评判工作优劣。
(宣传部)
责任编辑:曹熠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