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天南地北厦大人】吴两同:为政以德,正己修身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8日 来源:

吴两同在古雷整岛搬迁拆除现场。

人物名片:吴两同,福建省云霄县人,厦门大学1977级历史系校友。吴两同曾荣获“全国政法系统特殊战线一等功”。原漳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漳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厦门大学漳州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忆厦大:艰苦美好的青葱岁月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这对于当时还在田间耕作的吴两同来说无疑是命运的转机。凭借平日里的刻苦学习,他当年顺利考入厦门大学历史系,成为厦门大学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从此与厦大情结一生。

那个年代,厦大的生活艰苦但却充实美好。“一餐能吃上五毛钱的菜,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他谈到。生活条件的清贫并没有阻碍吴两同旺盛的求知欲。作为“洗脚上田”的知青,吴两同格外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常常窝在图书馆奋发读书,一呆就是一整天。有时同学们相约玩耍,他的内心也会涌起不安,找个借口偷偷溜回学校宿舍看书,唯恐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那时厦大的学习氛围十分浓厚。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看到同学在废寝忘食地读书,下半夜也常常会看到路灯下读书的身影。吴两同回忆道“学校怕学生读书太累,星期天把群贤楼大教室都上了锁,但是教室里还是座无虚席,同学们都是把书包先扔进教室,再从窗门上面爬进教室,女同学也一样爬进爬出。”生活虽苦,但厦大丰富多彩的生活让他收获了弥足珍贵的师生情与友情。陈在正教授对学生用心良苦,戴一峰同学做学问举重若轻,施瑾同学的蝶泳劈波斩浪,侯真平同学的书法才情横溢,至今我还时常向他讨教。毕业三十多年过去了,老师同学一直给我力量。 “感谢母校厦门大学,她改写了我的人生。”现在回忆起当年在校的情景,吴两同动容地说道。

勇担责:以德维稳赢民心

在我们约访吴两同之际,还欣闻近日他获得全国政法系统特殊战线一等功殊荣。吴两同长期在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的岗位上,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以民为本、为政以德。2015年正月十六,吴两同带领漳州市委政法系统维稳队进驻古雷半岛。古雷是中国七大重石化基地之一,从2009年开始项目动工建设,2015年漳州市委启动大规模的整岛搬迁,提出举全市之力完成全岛3万人搬迁,183多万平方的房屋征迁拆除,同时完成征地2万亩,征海9.3亩,任务十分繁重。吴两同负责整岛搬迁的维稳工作,面对的不只是面前的问题,还有许多历史积压下来的难题,各种矛盾叠加,情况错综复杂,可谓是“临危受命,责任重大”。 吴两同秉持一个信念:维稳工作与群众工作是高度契合的,把群众工作做好了维稳也就在其中了。于是进驻古雷当晚,他立即将队伍一分为八,维稳人员全部分散进驻8个村,与古雷村民同吃同住,力求全天候掌控群众的诉求,全天候掌握维稳信息。

吴两同提出:“维稳首先是维权,维稳的前提是把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好。”他一周组织两次研判,把各村村民的诉求统一会诊,逐一化解。2015年4月6日古雷岛发生PX爆炸,岛上一时混乱不堪,情况十分危急。吴两同率领全体维稳队员冒着生命危险到爆炸区边缘的疏港公路疏导交通。4月8日深夜,形势更加严峻,指挥部下达指令,全岛3万人连夜撤离,吴两同刻不容缓组织维稳队全力以赴转移群众。当时PX已有过几次复燃,随时可能引发更大的爆炸,但他一心想着百姓,不顾自己生命安危,穿越爆炸区边缘赶到古雷头,转移最后一批不愿离家的孤寡老人。此外他还连续几天组织维稳队进村巡查,使群众的财产免遭抢劫。吴两同以民为本的维稳做法赢得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支持。

但是,古雷岛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顽固的抵抗力量困扰着维稳工作。吴两同回忆道:“当时岛上有少数社政头家和庙公、神头、族头对政府的征迁工作一直激烈反对,这些人在村民中有呼风唤雨的蛊惑力。对这些人我主动亲近他们,倾听他们的诉求,即使有些是六、七年前的历史遗留问题,但对他们应得的利益我仍四处奔走。”吴两同坚信真诚可以化解坚冰。古雷岛上有一个七十多岁的长老,是个很“极端”的人物,在“4.6”爆炸转移中借机煽动村民不搬迁,说搬到新港城是死,在村里也是死,要死也要死在家里,起到很坏的社会影响,征迁工作严重受阻。吴两同认为长老如此刁蛮定有隐情,他委派驻村维稳组长钟国荣负责攻坚,掌握到长老家里滩涂被侵占多年已陷入绝望的真情,小钟还提出了很好的破解方案。吴两同与小钟多方协调妥善解决。为了彻底做通长老的思想,吴两同和小钟拎着酒上山看望老人,这位平常凶神恶煞的长老变得无比慈祥和宽厚,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了。从此,他逢人就说维稳组的好话,除带头签约腾房,一有村民到庙里烧香,就宣传政府搬迁好政策,并说每天都是搬迁好日子,古雷庙成了一个义务宣传站。从原来与政府对立变成促进整岛搬迁正能量。吴两同真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许多抵抗力量不攻自破,他们不但真心拥护征迁,还成了岛上义务的维稳队,主动帮政府做他们小圈子的维稳工作。近年来一直动荡不安、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的古雷半岛终于平静了下来。截至今年5月12日,古雷整岛搬迁累计完成签约7834户,占总任务数99.77%;拆除房屋176.26万平方米,占总任务数96.01%,在短短13多个月内完成古雷整岛搬迁工作,实现了零越级上访、零群体性事件和零个人极端事件发生,创造了又一个“古雷奇迹”。

馈母校:繁忙不忘校友情

作为一名为政者,吴两同密切联系群众,政绩突出。作为漳州校友会的秘书长,他即使政务繁忙也要挤出一定时间组织校友会工作。吴两同领导的漳州校友会下设立EMBA和EDP等几支活力四射队伍,近年来,EMBA和EDP校友组织了小马拉松活动和许多高端论坛,其中的一些校友还多次参加全国商学院穿越戈壁活动且在2015年为厦大赢得铜牌。在今年厦大95周年华诞时,漳州校友会的捐款率达到了68%,且出资100万元认捐芙蓉桥。为了加强校友们的联系,吴两同从2014年开始根据校友的需求,组建了书画俱乐部、骑行俱乐部、游泳俱乐部、读书会、合唱团等十个俱乐部。这些俱乐部活动广泛联系了校友,密切了校友之间的感情,漳州校友对校友会丰富多彩的活动赞叹不止。对于如何兼顾公务与校友会的工作,吴两同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说道:“我的做法是要抓住几个重点:一是抓班子。漳州校友会的班子都对母校有很深的感情,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第一届“感动漳州校友”海选中,就有三位副会长当选。占了总数七名中的43%。二是抓融合。在漳州,我们与EMBA、EDP等几支队伍是完全融合的,所有的活动都是共同策划,共同参与。漳州校友会中还有各县的分会和嘉庚学院分会,这些分会也是与我们共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三是抓活动。十个俱乐部是个很好的桥梁和纽带,许多校友都在业余时间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门类参加俱乐部活动。俱乐部中老校友新校友兼而有之,平常校友互动良好。”

修性情:读书泼墨悠然乐

吴两同从厦大历史系毕业,大学四年的人文熏陶让其骨子里都渗透着文人雅士之风致。吴两同酷爱书法。古人云:“书者,散也,欲书先散其怀抱。”,书法对他而言是减压放松之良方,是心灵得以恣意舒展的寄托。“古人的率性很契合我的心境。在书法里,我能从从容容,不激不厉,怡然自得,许多烦恼的事一扫而光。”他笑着说道。由魏晋入唐宋,智永千字文、孙过庭书谱,颠张醉素、苏黄米蔡吴两同皆有所涉猎,此后他又上溯钟繇和汉简、敦煌残纸,更是发现无穷乐趣。“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用来形容吴两同对书法的热爱再贴切不过了。即使在古雷维稳,吴两同也不忘带上笔墨,为签约搬迁的村民写书法和对联。

除了喜挥毫泼墨,吴两同还热爱读书。“如果说有什么让我从大学生涯延续至今,从未间断,那就是买书和读书。毕业三十多年来即使下乡到偏僻小山村,我也会去看看书店,一天不看书就很不自在。”他动情地谈到:“校歌要我们“致吾知于无央“,校训教导我们要“止于至善”,离“至善”的境界还很遥远,我们没有理由不读书。”

原音回放 吴两同寄语厦大学子:1910年秋,毛泽东在《盛世危言》影响下,决定外出求学,临行前将“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的一首诗题写在父亲的账本上。我将这首诗抄录如下,赠与母校的青年学子。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岂須桑梓地,人生到处有青山。

(校报学生记者 郑志娟)

(本栏目由党委宣传部、校友总会秘书处联合主办)

责任编辑:曹熠婕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