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千斤重担肩上挑”,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强化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紧密结合人才培养和学科实际,围绕立德树人中心环节,从“两个重点”、“两个群体”、“两个阵地”、“两个课堂”等方面,精心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围绕“两个重点”,把牢办学育人正确方向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是高校党的建设历史上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史上的里程碑。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两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前进的方向。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学院党委第一时间组织专题学习会,院党委书记郑树东传达会议精神,并结合个人思考谈了学习体会,他表示,作为一线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切实担负起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
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学院党委于2017年3月16日召开党委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再次集中深入学习2•19讲话精神。会上,郑树东要求全院师生要深刻理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地位作用、职责使命、原则要求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此前,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召开当晚,新闻传播学院就组织师生代表收看《新闻联播》,并展开热烈讨论。收看过程中,师生们聚精会神,当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时,师生们都自觉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起来。福建电视台受中央电视台委托,对学院师生收看、学习和讨论的全过程进行了拍摄、采访和报道。
聚焦“两个群体”,推动“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
学院党委牢牢抓住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两个群体,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为抓好教工党员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学院党委不断加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尝试多样化的党支部理论学习形式,鼓励党支部敞开大门搞学习,利用“新闻学茶座”、考察调研、支部立项等方式,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3月24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教师微信群有这么一条消息:讲座太火了,挤不进去,求在场的直播。此时,新闻传播学院4楼会议室正在进行的是第26期新闻学茶座“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主讲嘉宾为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教授。“新闻学茶座”是有着“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的新闻学系教工党支部长期坚持举办的新闻专业理论与实务研讨沙龙,邀请到的都是国内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以及资深媒体人,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话题,内容涵盖新闻观、国际战略、世界历史、新闻实务、对外话语体系等多方面,有力地促进了学院师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认识历史趋势、世界大势与中国国情。
也就在同一天的晚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党支部学习教育活动在校学生活动中心举办。学院各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以“朗读者”的形式,就如何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的话题进行了一场直抵人心的交流。围绕“传播•记录•推动•守望”的主题,学院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代表和人民日报社福建分社采访部主任赵鹏、福建日报记者程枝文等7位演讲者分别就家国情怀、家乡变化、纪念长征、青年力量、媒体人的责任等话题娓娓道来。学院各系教师党员进行点评和交流——“当人生的话筒递到手间的时刻,能够慎重地使用这个‘权力’,这就是责任;校主陈嘉庚先生在民族危难之际毅然归国努力改变家乡与国家命运,这就是使命;国家情怀与历史使命才是新闻学子的立足点。”现场妙语不断,金句频出。学生党员成炘儒用声情并茂的朗诵带领大家追思新闻系已故老教师袁蓉芳“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的师德师风与园丁情怀,更是将整场活动的氛围推向最高潮。本次师生党支部专题活动,还利用映客APP手机直播等新媒体传播平台,打破了场内场外限制,拓展党员团员互动交流渠道;通过精心设计的文创产品传播习近平总书记经典语录,实现了“走心而有效地传播”。
夯实“两个阵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2016年12月28日,新闻学专业2014级国际新闻实验班团支部荣获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荣誉称号。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满载荣誉的集体,在学生党员和团支委的带领下,秉承“怀揣新使命,传播正能量,践行中国梦”的理念,不断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南强议事厅”是学院研究生发起的校内颇具影响力的跨学科学术交流平台,从“大众传媒与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错位”到“梦想万花筒――你我享中国梦”,研究生们在促进思想交锋、丰富校园文化、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同时,以实际行动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还有各学生社团、实践队、学生组织、志愿服务小分队,等等,在党建带动团建、学建工作模式的作用下,充分发挥党团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在组织建设、思想引领、作风示范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青年学生传播青春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新闻传播学院,如何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是学院党委着力思考的问题。
为此,学院党委以“新传说”和“厦大新传家园”两个院级官方微信公众号为龙头,发挥学生在专业实践创造方面的积极性,关注国家大事,跟踪校园动态,展现学院风采,努力打造校园新媒体宣传矩阵,讲述新传好故事,传播青春正能量。今年两会期间,“新传说”用创意动漫的方式推出专题推文“三月政治盛典 :聚焦国事,图解两会”,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解读两会热点,引导师生关注时事新闻、关心国家发展。此外,在校庆、迎新、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重要节点,“新传说”都发布专题推文,营造良好氛围。“厦大新传家园”立足联络院友,陆续推出“我的创业故事”系列反映院友投身“创新创业”国家战略、搏击商海的报道和“我的厦大老师”系列反映院友爱校爱院的师生情怀的报道,得到了广大院友的热烈共鸣。
除此之外,“厦易站”、“厦大广告学社大嘴巴”、“厦大新传研究生会”等十余个网络文化工作室和微信公众号形成了学院自媒体的宣传矩阵,在校园二手交易互助平台、广告学专业实践、文创作品展示等不同方面,涌现出一批校园优秀的网络文化工作室,营造出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向上的青春氛围。学生原创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逆流》入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建设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荣获2016年度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共筑中国梦”主题原创网络视听优秀作品。
融通“两个课堂”,引导广大师生党员知行合一
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结合学科特色和学院实际,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建设,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落实,从第一课堂入手确保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入脑入心。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著作选读》是新闻传播学科自1983年复办以来,长期坚持开设的课程,三十多年如一日,滋养着一代代学子。在此基础上,学院增开《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与实践》课程,作为新闻传播学专业大一新生必修课程,邀请到学界、政界和新闻业界的专家授课,从国情、理论到实务操作,让同学们深刻领悟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该课程还获批厦门大学2016年校级在线开放课程项目,使更多的青年学子能够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利用部校共建平台为抓手,学院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工程建设。2016年6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与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翔,中国记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潘岗,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国内主要高校的专家学者和新闻单位代表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研讨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科体系建设、完善科研教学方法等方面达成广泛共识,在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在第一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学院党委联合专业教师、政工干部和校外导师(辅导员)的力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梦引领青春梦,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在校园文化、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学科建设等方面不断创建“实践育人”品牌项目。
学生党支部立项活动“南强乡村图书馆”项目自2006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十年,先后组织4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建成17所乡村公益图书馆,累计捐赠图书约12万册,探索出党支部立项活动与育人工作相结合的新方法,营造出“我们的青春大有可为”的氛围。该项目被评为2016年福建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此外,以学生党员为骨干力量的创意公益项目“柚子派”将“公益”与“创业”相结合,帮助平和县果农开展柚子义卖和销售推广,为当地中学购买课桌椅和书籍,搭建起厦大学子与乡村中学一对一的交流平台,取得良好社会反响。“两岸大学生华语影像联展暨凤凰花季毕业影展”已成功举办三年,得到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局和教育部港澳台办的大力支持,成为厦门大学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促进青年交流的精品工程。“青年新闻人、重走长征路”专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专题纪录片摄制活动、“好记者讲好故事”主题演讲活动等一大批在校园内外有影响力的重大活动陆续举办,有效地促进了新传学子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铁肩担道义”,教育之本在立德树人。今后,学院将继续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与创新教育传播手段相结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引导教师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坚守新闻理想的传播者、记录者、推动者、守望者。
(新闻传播学院 胡长占 黄文)
责任编辑:曹熠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