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公布 “厦门大学旧址”入选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02日 来源:

9月29日,“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公布,包括“厦门大学旧址”在内的98项建筑入选,一同入选的还有人民大会堂等。

据介绍,“厦门大学旧址”有15幢,包括群贤楼群、建南楼群、芙蓉楼群以及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在国务院2006年5月25日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厦门大学早期建筑以及集美学村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位列其中。

厦门大学早期建筑,包括群贤楼群、芙蓉楼群、建南楼群共15幢建筑,是嘉庚建筑的精品之作。嘉庚风格建筑凝结着校主陈嘉庚的卓然智慧,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呈现出闽南式屋顶,西洋式屋身,南洋建筑的拼花、细作、线脚等;其空间结构上注重与环境的协调;在选材用工上“凡本地可取之物料,宜尽先取本地生产之物为至要”。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先生曾评价说“具有厦门地方性的陈嘉庚风格建筑,在近代建筑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陈嘉庚先生的思想与艺术境界是乡与国,乡情国思跃然于其建筑物上”。

“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评选活动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开展,自2014年5月起,经过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的推荐、把关,在北京市方正公证处的监督下,历经严密的初评、终评流程,最终产生了“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共计98项。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认为,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事业要有敬畏之心,要有跨界思维,要有文化遗产服务当代社会的新策略。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表示,“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诞生,在对20世纪中国建筑百年发展脉络展开追溯的同时,对丰富中国科学文化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价值,更对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留住乡愁”、在国民中普及建筑文化审美具有现实意义。

(宣传部 赖炜芳)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